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醉戏窦子美人
朱唇一点桃花殷,宿妆娇羞偏髻鬟。
细看只似阳台女,醉著莫许归巫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美丽女子的形象,她的朱唇如同刚绽放的桃花般红润,妆容娇羞,发髻微微散乱。仔细看去,她真像阳台上那位美丽的女子,醉意朦胧,似乎不愿回到巫山。
注释
- 朱唇:红艳的嘴唇。
- 桃花殷:桃花的颜色鲜红,形容女子的嘴唇红润。
- 宿妆娇羞:宿妆:早晨未完全洗去的妆容;娇羞:形容女子因羞怯而显得娇美。
- 偏髻鬟:偏:稍微;鬟:发髻,形容女子的发型有些散乱。
- 阳台女:指的是阳台上美丽的女子,暗指倾城之貌。
- 醉著:醉意朦胧,状态迷离。
- 莫许归巫山:不允许她回到巫山,巫山是古代传说中神女居住的地方,常与爱情故事相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岑参(生卒年不详),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生于今甘肃,曾任职于边疆,致力于描绘边塞风光和士兵生活。他的诗风豪放,擅长描写自然景色与人生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岑参的游历中,表现了他对美人和醉酒时光的留恋,反映了唐代社会对美的追求与享受。
诗歌鉴赏
《醉戏窦子美人》是一首生动而具象的描写美人情态的诗作。开篇以“朱唇一点桃花殷”点出美人唇色的鲜红,令人联想到春天的桃花,象征着青春与美丽。接下来“宿妆娇羞偏髻鬟”,生动地描述了女子的娇羞和妆容,展现出一种自然的妩媚。诗中通过“细看只似阳台女”将美人和阳台上美丽女子的形象结合,暗示了她的独特魅力与风姿。最后一句“醉著莫许归巫山”则带有一种不舍与留恋,巫山在古代传说中代表着美丽与爱情,诗人似乎不愿意让美人离去,体现出一种醉意和情感的交织。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女性的风采,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珍惜。这种感情在唐代诗歌中尤为常见,体现了当时社会对美的文化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朱唇一点桃花殷:用桃花的颜色来比喻女子的嘴唇,传递出一种鲜艳的美感。
- 宿妆娇羞偏髻鬟:描绘女子的妆容未去,显得娇羞,发型稍显凌乱,增强了自然美感。
- 细看只似阳台女:进一步明确了美人的形象,仿佛就是那阳台上美丽的女子。
- 醉著莫许归巫山: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深情地希望美人不要离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朱唇”比作“桃花”,形象生动。
- 对仗:如“宿妆娇羞”与“偏髻鬟”,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夸张:强调美人的醉态与美丽。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美的赞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以及对爱情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朱唇:象征着美丽与青春。
- 桃花:象征春天和生命力。
- 巫山:在古代传说中,象征美好与神秘的爱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朱唇”比作什么?
A. 玫瑰花
B. 桃花
C. 梅花 -
“宿妆娇羞”中的“娇羞”指什么?
A. 自信
B. 羞怯
C. 大方 -
诗中提到的“巫山”象征什么?
A. 静谧
B. 美好与爱情
C. 远方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丽人行》
诗词对比:
- 比较岑参的《醉戏窦子美人》与李白的《庐山谣》,两者都描绘了美人,但岑参更侧重于细腻的情感描写,而李白则融入了更多的豪放与自然意象。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岑参诗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