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 福州留别方曾诸姊弟,且申相见之约》
时间: 2025-01-06 09:01:2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高阳台 福州留别方曾诸姊弟,且申相见之约
作者: 汪精卫 〔近代〕
澹月流波,明霞浴水,钓丝微漾风前。
水远天垂,遥怜远树如阡。
归心已逐征帆去,怎离魂转更凄然。
最难忘,话雨灯阴,听水栏边。
年来聚散浑如梦。
尽思随恨积,愁与情绵。
阅尽悲欢,鼓山无限云烟。
西窗剪烛曾相约,好凝眸天际归船。
且安排,剪了园蔬,引了流泉。
白话文翻译:
月光淡淡,水波轻轻,钓丝在风中微微荡漾。
远处的水天相接,远远望去,树木如同田畦般可怜。
归心已随着帆船离去,怎么能让灵魂不再感到凄凉?
最难忘的是,雨中灯下的谈话,听水流在栏边的声音。
这些年来的聚散就如同梦境。
所有的思念如同恨意积聚,愁绪与情感交织。
经历了无数的悲欢,鼓山上空的云烟无尽无休。
在西窗下剪烛时曾经相约,凝望天边归来的船只。
不如安排一下,剪些园中的蔬菜,引来流泉。
注释:
- 澹月:形容月光清淡,柔和。
- 钓丝:指钓鱼的线,象征着闲适的生活。
- 征帆:离去的船帆,象征归心似箭。
- 阡:田畦,形容树木远离的样子。
- 灯阴:灯光下的阴影,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又忧伤的氛围。
- 鼓山:指福州的鼓山,常用于表示思乡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精卫,字公署,号浩然,近代政治家和诗人,曾任中华民国的政府要职。他的诗词风格受到古典诗词的影响,常以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表现个人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汪精卫在福州与友人分别之际,表达了对亲友的思念与对未来重聚的期盼。诗中充满了离别的情感,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的背景。
诗歌鉴赏:
这首《高阳台》通过细腻的意象和婉转的情感展现了离别的愁苦与对未来重聚的期盼。开头以“澹月流波”描绘出宁静的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愁。接着,诗人通过“归心已逐征帆去”表达了自己对故乡和亲友的思念之情。随着诗句的深入,情感愈发浓烈,尤其是“年来聚散浑如梦”一句,流露出对时间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整首诗在抒发离别之情的同时,也透出一种对生活的深刻反思,体现了汪精卫在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之间的挣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澹月流波”:描绘出一个清幽的夜晚,月光洒在水面上,波光粼粼。
- “明霞浴水”:晨霞映照在水面,形成美丽的自然景象,象征着希望与生机。
- “钓丝微漾风前”:钓丝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暗示着闲适的生活。
- “水远天垂”:水面与天空相接,生动地描绘了远方的景象。
- “归心已逐征帆去”:表达了自己归心似箭,急于回家的心情。
- “怎离魂转更凄然”:离别之痛让心灵无法平静,感到更加凄凉。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远树如阡”,将树木比作田畦,增强了视觉的层次感。
- 拟人:水流的声音被赋予了情感,使得自然景物更加生动。
- 对仗:如“归心”与“征帆”,形成和谐的音韵和节奏。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表达离别的忧伤与对未来重聚的期待,反映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的交织,传达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亮:象征思念与孤独。
- 水:代表人生的流逝与无常。
- 灯:象征温暖与回忆的陪伴。
- 船:象征归途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澹月流波”形容的是哪种自然现象?
- A. 风暴
- B. 清幽的夜晚
- C. 日出
- D. 雪景
-
诗人表达对归心的渴望时使用了哪个意象?
- A. 灯
- B. 船
- C. 月
- D. 水
-
“年来聚散浑如梦”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怀念
- C. 无奈
- D. 愤怒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诗词对比:
- 李白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兄弟的思念,使用了月亮的意象,但李白的风格更为豪放,情感更为直接。
- 杜甫的《春望》:在离别的情绪上与汪精卫的作品有相似之处,但杜甫更强调社会动荡带来的愁苦。
参考资料:
- 《汪精卫的诗词研究》
- 《近代诗词选读》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