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枕》

时间: 2024-12-29 21:06:19

煮汤听成万籁,添被知是五更。

陆续满城钟动,须臾後巷鸡鸣。

卧闻赤脚鼾息,乐哉栩栩蘧蘧。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煮汤听成万籁,添被知是五更。
陆续满城钟动,须臾後巷鸡鸣。
卧闻赤脚鼾息,乐哉栩栩蘧蘧。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的宁静和生活的温馨。炖汤的声音在寂静的夜晚中显得格外清晰,添被子时才意识到已是五更天。城里的钟声陆续响起,之后巷子里的鸡也开始鸣叫。躺在床上,听着赤脚人发出的鼾声,真是快乐无比,生活安然如故。

注释:

字词注释:

  • 万籁:指所有的声音,这里形容宁静的夜晚。
  • 五更:古代指的早晨五点左右,是天快亮的时候。
  • 陆续:接连不断地。
  • 须臾:片刻,短时间内。
  • 赤脚:不穿鞋,光脚。
  • 鼾息:鼾声,睡觉时发出的呼噜声。
  • 乐哉:多么快乐啊。
  • 栩栩蘧蘧:形容生动、鲜明的样子。

典故解析:

“煮汤听成万籁”可以理解为一种生活的细致入微,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感受和对宁静时光的珍视。古文中常有用五更、鸡鸣描述清晨的诗句,体现出一种生活的节奏和自然的规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1193),字景仁,号梅溪,南宋时期的诗人、词人。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以田园生活和自然景色为题材,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

《晓枕》作于南宋时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安宁生活。诗人通过描绘清晨的景象,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感悟。

诗歌鉴赏:

《晓枕》是一首描绘清晨生活情景的诗,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诗人在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清晨的宁静与和谐。开头用“煮汤听成万籁”引入,既表现了生活的琐碎,又渗透出一种安静的氛围,仿佛一切都在静待天明。接下来的“添被知是五更”则将时间感引入,提醒读者这是黎明前的时刻,彰显了诗人对生活节奏的敏感。

“陆续满城钟动,须臾后巷鸡鸣”的描写则更进一步,将城市的喧哗与乡村的宁静对比,表现了清晨的渐变过程,给人一种从静到动的流转感。最后一句“卧闻赤脚鼾息,乐哉栩栩蘧蘧”更是将个人的感受提升到一种普遍的快乐,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满足与对温馨家庭的珍惜。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安宁、和谐的生活状态,表现了诗人对平凡生活的喜爱和对人情的温暖感受,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煮汤听成万籁:在安静的夜晚,煮汤的声音清晰可闻,仿佛一切声音都在此刻静止。
  2. 添被知是五更:在加被子的瞬间,意识到已经是清晨五点,时间的流逝在此刻显得真实而亲切。
  3. 陆续满城钟动:城市的钟声相继响起,标志着清晨的到来,生活开始动起来。
  4. 须臾后巷鸡鸣:不久后,巷子里的鸡也开始叫,生活的气息愈加浓厚。
  5. 卧闻赤脚鼾息:躺在床上,听到赤脚行人熟睡的鼾声,感受到一种温暖的家庭氛围。
  6. 乐哉栩栩蘧蘧:如此的生活情境让人感到无比快乐,生动鲜明的生活景象映入心头。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的句子结构工整,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 拟人:通过“鼾息”描绘睡觉时的呼噜声,赋予了声音以生命,增添了生活的气息。
  • 意象:使用“万籁”、“鸡鸣”等自然意象,表现生活的平和与自然的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日常生活的热爱与对安静宁和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家庭、自然的珍视和对平凡生活的深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生活的温暖和关怀。
  • 钟声:代表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节奏。
  • 鸡鸣:象征清晨的开始与新一天的希望。
  • 鼾息:表现家庭的温暖与安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晓枕》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范成大
    D. 白居易

  2. “煮汤听成万籁”中的“万籁”指的是什么?
    A. 所有的声音
    B. 所有的动物
    C. 所有的人
    D. 所有的事物

  3. 诗中提到的“五更”指的是哪个时间?
    A. 凌晨一点
    B. 凌晨两点
    C. 凌晨五点
    D. 凌晨四点

答案:

  1. C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描绘了夜晚和对家乡的思念。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表现了春天的气息和生活的美好。

诗词对比:

  • 范成大的《晓枕》与杜甫的《春望》对比,两者都描绘了生活场景和自然,但前者更倾向于家庭的温暖与宁静,后者则更关注国家的命运与壮志未酬的感慨。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读》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
  • 《范成大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