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处士武君归章洪山居(一作送武全通处士归隐洪山)》

时间: 2024-09-19 21:20:03

形影无群消息沉,登闻三击血沾襟。

皇纲一日开冤气,

青史千年重壮心。

却望乌台春树老,独归蜗舍暮云深。

他时纵有征书至,雪满空山不可寻。

意思解释

送处士武君归章洪山居

原文展示:

形影无群消息沉,登闻三击血沾襟。
皇纲一日开冤气,青史千年重壮心。
却望乌台春树老,独归蜗舍暮云深。
他时纵有征书至,雪满空山不可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武君归隐的惋惜与赞美。诗人感到孤独,消息沉寂,曾经的荣耀已然远去。即使皇帝的法令能够解除冤屈,历史的记载也无法改变他壮志未酬的遗憾。远望着乌台的老树,独自返回狭小的蜗居,暮色已深。即使将来有书信传来,白雪覆盖的空山,也再难寻觅。


注释:

  • 形影无群:形影相随,孤独无伴。
  • 消息沉:消沉的信息,指外界的反响冷淡。
  • 登闻:登上闻名,指名声显赫。
  • 皇纲:指皇上的法令。
  • 冤气:冤屈和怨气。
  • 青史:历史书籍。
  • 壮心:豪壮的志向。
  • 乌台:古代传说中的乌台,象征艰难的处境。
  • 蜗舍:小而简陋的住处。
  • 征书:征召的书信。
  • 雪满空山:象征孤寂和难以寻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许浑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生于唐玄宗时期,许浑的诗多描写自然、人生感悟,常表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唐代,反映了诗人对朋友武君选择归隐生活的理解与惋惜。在当时,许多文人因政治动荡而选择隐退,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感受。


诗歌鉴赏:

这首诗充满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纷争的厌倦。开头的“形影无群”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随着诗句的发展,诗人将个人的遭遇与历史的沉浮相结合,从而引发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登闻三击血沾襟”是对昔日风光的追忆,诗人在此展现了历史的无情与个人理想的破灭。紧接着,诗人以“皇纲一日开冤气”来表现对公正的渴望,然而“青史千年重壮心”却揭示了历史的冷漠与个人情感的无奈。此时,诗人将视线转向自然,描绘了乌台的春树与蜗舍的暮云,表现出隐逸生活的宁静与孤独。

最后两句“他时纵有征书至,雪满空山不可寻”则寓意着即使未来有召唤,也难以再寻求曾经的辉煌。这种对隐居生活的理解与思考,使得整首诗情感深沉而又引人共鸣,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理想与现实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形影无群消息沉:诗人感到孤独,外界对他的消息冷淡。
  2. 登闻三击血沾襟:回忆过去的辉煌与痛苦,情感交融。
  3. 皇纲一日开冤气:期待正义的实现,一日的法令能解冤屈。
  4. 青史千年重壮心:历史的冷酷与个人理想的渺小形成对比。
  5. 却望乌台春树老:远望无情的乌台,象征无奈的时光流逝。
  6. 独归蜗舍暮云深:独自归家,感受到深沉的孤寂。
  7. 他时纵有征书至:即使未来有征召的信件。
  8. 雪满空山不可寻:无论未来如何,昔日的辉煌难以再现。

修辞手法:

  • 比喻:以“蜗舍”比喻隐士的生活,形象生动。
  • 对仗:如“皇纲一日开冤气,青史千年重壮心”,形成鲜明对比。
  • 意象:雪、乌台、春树等意象,传达了诗人的情感与思索。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与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揭示了历史的无情与个人追求的渺小。诗人在孤独中寻求宁静,表现出对自我价值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 孤独:形影无群,强调个人的孤独感。
  • 历史:青史与皇纲,表现对历史的无奈与对公正的渴求。
  • 自然:乌台与蜗舍,象征隐逸的生活与内心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对武君选择归隐生活的态度是: A. 惋惜
    B. 赞美
    C. 无所谓
    D. 反对

  2. “雪满空山不可寻”中的“雪”象征: A. 喜悦
    B. 孤寂
    C. 富饶
    D. 忘却

  3. 诗中提到的“乌台”代表: A. 荣耀
    B. 失落
    C. 隐逸
    D. 纷争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表现隐逸生活,但更注重自然的美与内心的平和。
  • 李白《将进酒》:强调豪情与饮酒作乐,风格更为奔放。
  • 杜甫《春望》:关注时事与家国,情感愈加沉重。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选读》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