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万山秋雨水萦回,
红叶多从紫阁来。
云冷竹斋禅衲薄,
已应飞锡过天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山水景色和禅宗的氛围。诗中写道,万山之间秋雨潺潺,水流环绕,红叶常常飘落在紫阁之下。山中的云气寒冷,竹子围绕的禅房显得清冷而单薄,想必高僧已经带着锡杖飞过天台山了。
注释:
- 万山:指众多的山,形容山峦的壮丽。
- 秋雨:指秋天的雨,常常带有凄凉的气氛。
- 水萦回:水流环绕,蜿蜒而过。
- 红叶:深秋时节,红色的树叶,象征着季节的更替。
- 紫阁:可能是指寺庙或高楼,象征着高洁之处。
- 云冷:形容云彩带来的寒冷气息。
- 竹斋:竹子搭建的禅房,代表清静与隐逸。
- 禅衲:指修行的僧人。
- 飞锡:飞行中携带的锡杖,象征着高僧的出行。
- 天台:天台山,著名的佛教圣地。
典故解析:
- 天台:天台山位于浙江省,是中国佛教天台宗的发源地,因其众多的寺庙和悠久的文化历史被后世推崇。
- 紫阁:可能指代一些著名的寺庙或道观,通常为高洁之地,象征着修行的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许浑,字子游,号澄江,唐代诗人。他的诗歌以清丽见称,常描写山水和人情,风格婉约而富有情趣。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唐代,诗人于秋天时游历山水,感慨自然之美以及禅宗的清净,从而写下此诗,表达自己对自然、对信仰的思考。
诗歌鉴赏:
《寄云际寺敬上人》是一首典雅的山水诗,通过描绘秋雨、红叶、竹斋以及高僧的形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宗教的深刻感悟。诗的第一联“万山秋雨水萦回”以“万山”和“秋雨”开篇,构建出一种苍凉而壮观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幽深的氛围。第二联“红叶多从紫阁来”则引入了红叶的意象,这不仅增添了画面的色彩,也引发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接下来的两联则转向对禅意的思考。“云冷竹斋禅衲薄”中,云冷和竹斋的描写使人感受到一种清冷和孤寂,传达出禅宗的清净与超脱。而“已应飞锡过天台”则将高僧与天台的意境结合,暗示着心灵的追求和超脱的境界。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恰当地表达了诗人在秋日幽静的山水间对人生、信仰和自然的思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万山秋雨水萦回:描绘秋季的雨水在群山间流淌的情景,渲染出秋天的气氛。
- 红叶多从紫阁来:描绘红叶从高处飘落的情景,表现出自然的变化。
- 云冷竹斋禅衲薄:描写禅房的孤寂,反映出禅宗修行的环境。
- 已应飞锡过天台:暗示高僧的到来,表达对宗教和心灵追求的向往。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云冷竹斋”和“飞锡过天台”,形成呼应。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人的情感,如“红叶多从紫阁来”,使景物更具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禅宗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修行的向往,同时也传递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雨:象征着凄凉与思考。
- 红叶:代表着生命的变化与时光的流逝。
- 竹斋:象征着清净与隐逸的生活。
- 天台:代表着高远的理想与宗教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万山秋雨”描绘的是什么季节?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
“云冷竹斋”中的“竹斋”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植物
- B. 禅房
- C. 一座山
- D. 一片树林
-
诗中提到的“天台”是指?
- A. 一个地方
- B. 一个人
- C. 一种植物
- D. 一种动物
答案:
- C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问答》 王维
- 《静夜思》 李白
诗词对比: 可以将许浑的《寄云际寺敬上人》与王维的《山中送别》进行对比,探讨二者在山水意境、情感表达以及宗教思想上的异同。两者都展示了对自然的热爱,但许浑更偏向于静谧与超脱,而王维则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