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忧梦吟 邵雍 〔宋代〕 至人无梦,圣人无忧。 梦为多想,忧为多求。 忧既不作,梦来何由。 能知此说,此外何修。
白话文翻译:
至高的人不做梦,圣明的人不忧愁。 梦是因为想得太多,忧愁是因为要求太多。 既然没有忧愁,梦又从何而来。 能够明白这个道理,其他还有什么可追求的呢?
注释:
- 至人:指道德修养极高的人。
- 圣人:指智慧和品德都达到极高境界的人。
- 多想:指思虑过多。
- 多求:指欲望过多。
诗词背景: 邵雍是宋代著名的理学家、诗人,他的诗多以哲理为主,强调内心的修养和平和的心态。这首诗《忧梦吟》反映了邵雍对于梦境和忧愁的看法,他认为至高的人不会做梦,圣明的人不会忧愁,因为他们的内心已经达到了一种超脱和宁静的状态。
诗歌鉴赏: 邵雍的这首《忧梦吟》简洁而深刻,通过对“梦”与“忧”的探讨,表达了对于内心平和的追求。诗中“至人无梦,圣人无忧”是对理想人格的描述,强调了超脱世俗的境界。后两句“梦为多想,忧为多求”则是对现实人性的剖析,指出过多的思虑和欲望是导致梦境和忧愁的根源。最后两句“忧既不作,梦来何由。能知此说,此外何修”则是对前文的总结,提出了解脱之道,即减少欲望和思虑,达到内心的宁静。
诗词解析:
- 首句“至人无梦,圣人无忧”提出了理想人格的标准,即至高的人不会被梦境所困扰,圣明的人不会被忧愁所影响。
- 次句“梦为多想,忧为多求”分析了梦境和忧愁的成因,认为过多的思虑和欲望是导致这两者的直接原因。
- 第三句“忧既不作,梦来何由”进一步推理,如果能够消除忧愁,那么梦境也就没有产生的理由了。
- 末句“能知此说,此外何修”总结了全诗的主旨,即明白了这个道理,其他还有什么可追求的呢?强调了内心的平和和超脱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 “梦”与“忧”是诗中的核心意象,分别代表了内心的不安和外在的困扰。通过对这两个意象的分析,诗人传达了对于内心平和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至人”和“圣人”分别指的是什么? A. 道德修养极高的人和智慧品德极高的人 B. 普通人和智者 C. 诗人和画家 D. 医生和教师 答案:A
-
诗人认为梦境和忧愁的成因是什么? A. 多想和多求 B. 多做和多看 C. 多听和多说 D. 多读和多写 答案:A
-
诗的最后一句“能知此说,此外何修”表达了什么意思? A. 明白了这个道理,其他还有什么可追求的呢? B. 明白了这个道理,其他还有什么可学习的呢? C. 明白了这个道理,其他还有什么可做的呢? D. 明白了这个道理,其他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鸟鸣涧》:表达了对于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与邵雍的这首诗有相似的追求内心平和的主题。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与邵雍的《忧梦吟》对比,前者表达了对于故乡的思念,后者则探讨了内心的平和,两者在情感表达上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邵雍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包括邵雍的诗歌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