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酒吟》

时间: 2025-01-19 14:55:27

闲与宾朋饮酒杯,杯中长似有花开。

清谈才向口中出,和气已从心上来。

物外意非由象得,坐间春不自天回。

施之天下能如此,天下何忧不放怀。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举酒吟 邵雍 〔宋代〕 闲与宾朋饮酒杯,杯中长似有花开。 清谈才向口中出,和气已从心上来。 物外意非由象得,坐间春不自天回。 施之天下能如此,天下何忧不放怀。

白话文翻译:

我闲暇时与宾朋共饮美酒,杯中仿佛总是有花儿盛开。 清雅的言谈刚从口中流出,和谐的气氛已从心中升起。 超脱物外的意境并非由形象获得,坐在这里春天仿佛不是从天而降。 如果能将这种和谐施于天下,天下人又何须担忧不能心怀舒畅呢?

注释:

  • 闲与宾朋饮酒杯:闲暇时与朋友一起饮酒。
  • 杯中长似有花开:形容酒杯中的酒色美丽,如同有花儿在开放。
  • 清谈才向口中出:清雅的谈话刚刚从口中说出。
  • 和气已从心上来:和谐的气氛已经从心中自然产生。
  • 物外意非由象得:超脱物外的意境不是通过形象得到的。
  • 坐间春不自天回:坐在这里感受到的春天不是从天上来的。
  • 施之天下能如此:如果能将这种和谐的状态推广到整个天下。
  • 天下何忧不放怀:天下人又有什么可担忧不能心怀舒畅的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邵雍(1011-1077),字尧夫,号梅山,北宋著名理学家、诗人。他的诗歌多表现理学思想,强调道德修养和内心和谐。此诗反映了邵雍对和谐社会的向往和对个人修养的重视。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邵雍在与朋友饮酒时所作,表达了他对和谐气氛的欣赏和对理想社会的憧憬。通过饮酒和清谈的场景,诗人传达了内心的平和与对社会和谐的期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饮酒和清谈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和谐与对理想社会的向往。诗中“杯中长似有花开”一句,以生动的意象描绘了酒的美妙,同时也隐喻了诗人内心的喜悦和美好。“清谈才向口中出,和气已从心上来”则进一步强调了和谐气氛的自然产生,体现了诗人对内心修养的重视。最后两句“施之天下能如此,天下何忧不放怀”则是诗人对理想社会的憧憬,希望这种和谐能够普及到整个天下,使人人都能心怀舒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和谐社会的深切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闲与宾朋饮酒杯”,描绘了诗人闲暇时与朋友共饮的场景,营造了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
  • 第二句“杯中长似有花开”,通过生动的比喻,形容酒的美妙,同时也隐喻了诗人内心的喜悦和美好。
  • 第三句“清谈才向口中出”,表达了清雅的谈话刚刚从口中说出,强调了言谈的优雅。
  • 第四句“和气已从心上来”,说明了和谐的气氛已经从心中自然产生,体现了诗人对内心修养的重视。
  • 第五句“物外意非由象得”,表达了超脱物外的意境不是通过形象得到的,强调了内心的体验。
  • 第六句“坐间春不自天回”,描绘了坐在这里感受到的春天不是从天上来的,隐喻了内心的美好感受。
  • 第七句“施之天下能如此”,表达了如果能将这种和谐的状态推广到整个天下,强调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 第八句“天下何忧不放怀”,表达了天下人又有什么可担忧不能心怀舒畅的呢,强调了对和谐社会的期望。

修辞手法:

  • 比喻:“杯中长似有花开”,通过比喻形容酒的美妙。
  • 拟人:“和气已从心上来”,将和谐气氛拟人化,强调其自然产生。
  • 对仗:“清谈才向口中出,和气已从心上来”,通过对仗强调了言谈的优雅和气氛的和谐。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追求内心的和谐与对理想社会的向往。通过饮酒和清谈的场景,诗人传达了内心的平和与对社会和谐的期望,强调了个人修养的重要性,并希望这种和谐能够普及到整个天下,使人人都能心怀舒畅。

意象分析:

  • 杯中花开:象征着内心的喜悦和美好。
  • 清谈:象征着优雅的言谈和内心的修养。
  • 和气:象征着和谐的气氛和内心的平和。
  • 物外意:象征着超脱物外的意境和内心的体验。
  • 坐间春:象征着内心的美好感受和春天的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杯中长似有花开”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2. 诗中“和气已从心上来”一句,表达了什么意思? A. 和谐的气氛是从心中自然产生的 B. 和谐的气氛是从外界获得的 C. 和谐的气氛是从口中说出的 D. 和谐的气氛是从天上来的

  3. 诗中“施之天下能如此”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