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七格》

时间: 2025-01-17 09:19:27

秋风清,秋月明。

白露夜深重,白云秋晓轻。

梦回酒渴呼童起,枕上辘轳三五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风清,秋月明。白露夜深重,白云秋晓轻。梦回酒渴呼童起,枕上辘轳三五声。

白话文翻译: 秋风清爽,秋月明亮。深夜里白露沉重,秋晨白云轻盈。梦中醒来因酒渴呼唤童子起身,枕边传来三五声辘轳的响声。

注释:

  • 秋风清:秋天的风显得格外清爽。
  • 秋月明:秋天的月亮特别明亮。
  • 白露:秋天的露水,因气温下降而凝结成露。
  • 夜深重:夜晚深沉,露水凝重。
  • 白云:秋天的云朵。
  • 秋晓轻:秋天的早晨,云朵显得轻盈。
  • 梦回:从梦中醒来。
  • 酒渴:因饮酒而感到口渴。
  • 呼童起:呼唤童子起床。
  • 枕上辘轳:枕边传来的辘轳声,可能是指井上的辘轳。
  • 三五声:几次声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秉文,金朝诗人,其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此诗描绘了一个秋夜的景象,通过秋风、秋月、白露、白云等自然元素,表达了诗人对秋夜的感受和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一个秋夜,诗人饮酒后醒来,感受到秋夜的宁静与美好,从而创作了这首诗。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秋夜为背景,通过秋风、秋月、白露、白云等自然元素,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秋夜景象。诗中“秋风清,秋月明”直接点明了秋夜的清爽与明亮,而“白露夜深重,白云秋晓轻”则进一步通过白露和白云的描写,加深了秋夜的氛围。最后两句“梦回酒渴呼童起,枕上辘轳三五声”则通过诗人的个人体验,增加了诗的生动性和真实感。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秋夜的深刻感受和美好回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秋风清,秋月明”:直接描绘了秋夜的清爽与明亮,通过秋风和秋月的描写,营造了一个宁静的秋夜氛围。
  • “白露夜深重,白云秋晓轻”:通过白露和白云的描写,进一步加深了秋夜的氛围,白露的沉重和白云的轻盈形成了对比,增强了诗的层次感。
  • “梦回酒渴呼童起,枕上辘轳三五声”:通过诗人的个人体验,增加了诗的生动性和真实感,梦回酒渴的情景和枕上辘轳的声音,使诗更加贴近生活。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秋风清,秋月明”和“白露夜深重,白云秋晓轻”都采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 拟人:通过“白露夜深重,白云秋晓轻”的描写,赋予了白露和白云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形象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秋夜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秋夜的深刻感受和美好回忆,展现了秋夜的宁静与美丽,以及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意象分析:

  • 秋风:清爽,代表了秋夜的清新。
  • 秋月:明亮,代表了秋夜的光明。
  • 白露:沉重,代表了秋夜的深沉。
  • 白云:轻盈,代表了秋夜的轻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秋风清,秋月明”描绘了什么景象? A. 春天的景象 B. 夏天的景象 C. 秋天的景象 D. 冬天的景象
  2. “白露夜深重,白云秋晓轻”中的“白露”和“白云”分别代表了什么? A. 秋夜的深沉和轻盈 B. 秋夜的光明和清新 C. 秋夜的沉重和轻盈 D. 秋夜的清新和光明
  3. 诗中“梦回酒渴呼童起,枕上辘轳三五声”表达了什么? A. 诗人对秋夜的恐惧 B. 诗人对秋夜的喜爱 C. 诗人对秋夜的思考 D. 诗人对秋夜的回忆

答案: 1. C 2. A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描绘了秋夜的景象,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了秋天的山居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对比:

  • 赵秉文《三五七格》与杜甫《月夜忆舍弟》:两者都描绘了秋夜的景象,但赵秉文的诗更加注重自然景象的描写,而杜甫的诗则更加注重情感的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金诗》:收录了赵秉文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古代诗歌的详细解析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