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阳北岭偶过野人所居,聊书即事呈王永州邕李道州圻》
时间: 2025-01-19 19:03:1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犬吠空山响,林深一径存。
隔云寻板屋,渡水到柴门。
日昼风烟静,花明草树繁。
乍疑秦世客,渐识楚人言。
不记逃乡里,居然长子孙。
种田烧险谷,汲井凿高原。
畦叶藏春雉,庭柯宿旅猿。
岭阴无瘴疠,地隙有兰荪。
内户均皮席,枯瓢沃野餐。
远心知自负,幽赏讵能论。
转步重崖合,瞻途落照昏。
他时愿携手,莫比武陵源。
白话文翻译
狗吠声在空山中回响,林深处只有一条小路存在。
隔着云彩寻觅那板屋,渡过水流到柴门。
白天里风平浪静,花儿明艳草木繁茂。
初时觉得像是秦朝的客人,渐渐听懂了楚地的方言。
不记得逃离家乡,竟然在此繁衍子孙。
在险峻的山谷里种田,打井凿水在高原。
田边的叶子藏着春天的雉鸟,庭院的树枝上栖息着旅途的猿猴。
山岭的阴面没有瘴气,地缝中长出兰草和荪草。
屋内铺着皮席,枯瓢盛着丰盛的饭菜。
心中远望自负,幽静的欣赏又何必论说。
转身走下陡峭的崖壁,远望之路已被夕阳笼罩。
希望将来能携手同行,莫比那武陵的桃源。
注释
- 犬吠:狗叫声。
- 空山:空旷的山林。
- 径:小路。
- 隔云:隔着云彩。
- 板屋:用木板建成的房屋。
- 柴门:用柴草做的门。
- 日昼:白天。
- 乍:初时、刚刚。
- 秦世客:指在秦朝时期的客人,暗指外地人。
- 楚人言:楚地的方言。
- 长子孙:后代子孙。
- 烧险谷:在险峻的山谷中耕种。
- 汲井:打井取水。
- 畦叶:田边的作物。
- 春雉:春天的雉鸟。
- 庭柯:庭院的树枝。
- 旅猿:行走的猿猴。
- 岭阴:山岭的阴面。
- 瘴疠:毒气,瘴气。
- 兰荪:兰草和荪草。
- 内户:屋内。
- 皮席:用皮革制成的席子。
- 枯瓢:干枯的瓢,盛饭的器具。
- 沃野:肥沃的土地。
- 幽赏:静静欣赏。
- 转步:转身行走。
- 重崖:陡峭的崖壁。
- 落照:夕阳的余晖。
- 他时:将来的某个时候。
- 携手:手拉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戴叔伦(约大中至贞元年间),字景纯,号江宁,唐代诗人。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常描绘田园风光和隐居生活。
创作背景:此诗是在旅行途中偶然经过一位隐士的居所时所作,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隐士的生活场景,展现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描绘了山林的宁静和田园的丰盈,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诗的开头以“犬吠空山响”引入,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后续的“林深一径存”则进一步加强了这种隐秘感。随着诗的展开,作者通过观察周围的环境,感受到隐士生活的安宁与自得,表达了对这种生活的认可与向往。
在描绘日常生活时,作者使用了“日昼风烟静,花明草树繁”等句子,展现出自然的美好与生活的富饶。接下来的“乍疑秦世客,渐识楚人言”则体现了作者在这片土地上逐渐融入的过程,从最初的陌生到后来的熟悉,表达了对地方文化的认同。
最后,诗的结尾“他时愿携手,莫比武陵源”暗示了对未来的期望,希望能与友人一同享受这种隐逸的快乐,表现出一种人际关系的温暖与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犬吠空山响:狗吠声在空旷的山中回荡,强调空间的宁静。
- 林深一径存:在深林中只有一条小路,突显了环境的幽静与隐秘。
- 隔云寻板屋:隔着云朵寻找那座简陋的房子,表现出寻找的艰辛。
- 渡水到柴门:跨过水流来到柴门,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
- 日昼风烟静:白天风平浪静,展现了自然的和谐美。
- 花明草树繁:花儿鲜艳,草木茂盛,描绘了生机勃勃的田园风光。
- 乍疑秦世客:初看以为是来自秦地的客人,暗示身份的转变。
- 渐识楚人言:逐渐听懂了楚地的方言,体现了对地方文化的融入。
- 不记逃乡里:已然忘记了逃离家乡的记忆,表达了对新生活的认同。
- 居然长子孙:在此繁衍生息,说明隐士生活的稳定性。
- 种田烧险谷:在险峻的山谷中耕作,展现了隐士的勤劳与自给自足。
- 汲井凿高原:在高原上打井取水,表现了生活的艰辛与努力。
- 畦叶藏春雉:田间的作物藏着春天的雉鸟,暗示自然的和谐。
- 庭柯宿旅猿:庭院的树枝上栖息着旅途的猿猴,展现生活的趣味。
- 岭阴无瘴疠:山岭阴面没有瘴气,表现出自然环境的优越。
- 地隙有兰荪:地缝中生长兰草和荪草,象征着生命的顽强。
- 内户均皮席:屋内铺着皮席,表现生活的朴素。
- 枯瓢沃野餐:用干枯的瓢盛饭,体现了简朴的生活方式。
- 远心知自负:心中远望自负,表明对自我价值的认同。
- 幽赏讵能论:静静欣赏又何必讨论,表现出对生活的满足。
- 转步重崖合:转身走下陡峭的崖壁,展现出行走的艰难。
- 瞻途落照昏:远望之路已被夕阳笼罩,暗示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无常。
- 他时愿携手:希望将来能携手同行,表达了对友谊的重视。
- 莫比武陵源:希望与武陵桃源相比,象征理想的隐逸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隐士生活比作“桃源”,象征理想与和谐。
- 对仗:如“犬吠空山响,林深一径存”,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花明草树繁”,赋予自然以生动的形象。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表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以及对乡土文化的认同和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犬吠:象征生活的真实与自然的声音。
- 山林:代表宁静、隐逸的环境。
- 板屋:象征简朴的居住环境。
- 柴门:代表日常生活的朴素。
- 花草树木:自然界的生机勃勃,象征生活的丰盈。
- 春雉与旅猿:象征自然的多样性与生活的趣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犬吠”指的是什么? A. 狗叫声
B. 鸟鸣声
C. 风声
D. 雨声 -
填空题:诗中描绘的理想生活被比作_____。
-
判断题: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对未来友谊的期待,正确吗?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A
- 武陵源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陶渊明《桃花源记》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山林生活,表现出自然的宁静与人的和谐。
- 陶渊明《桃花源记》:描述了理想的隐逸生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戴叔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