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乌鹊不多惊,贴贴风枝静。珠贝横空冷不收,半湿秋河影。缺月堕幽窗,推枕惊深省。落叶萧萧听雨声,帘外霜华冷。
白话文翻译:
乌鹊不多被惊起,风中的树枝静静地摇曳。珍珠般的星辰横亘天空,寒冷而未被收起,半湿润的秋河映出影子。缺月坠入幽暗的窗户,推开枕头,深感惊醒。落叶萧萧,听着雨声,帘外的霜花显得冷冽。
注释:
- 乌鹊:指乌鸦和喜鹊,这里泛指鸟类。
- 贴贴:形容风轻,树枝轻轻摇动的样子。
- 珠贝:比喻星星。
- 横空:横亘在天空。
- 冷不收:形容星星像未被收起的珍珠,寒冷而明亮。
- 半湿秋河影:形容星星的倒影在湿润的河面上。
- 缺月:不圆的月亮。
- 堕幽窗:月亮落下,映入幽暗的窗户。
- 推枕惊深省:推开枕头,从梦中惊醒,深感反省。
- 落叶萧萧:形容落叶的声音。
- 霜华冷:霜花显得冷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秉文,元代诗人,其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个人情感。此诗通过描绘夜晚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深沉感受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一个秋夜,诗人独自一人,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美丽,同时也有一种孤独和深思的情绪。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夜晚的自然景象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乌鹊、风枝、星辰、缺月、落叶和霜华等元素,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沉的氛围。诗中的“乌鹊不多惊”和“贴贴风枝静”描绘了夜晚的宁静,而“珠贝横空冷不收”和“半湿秋河影”则通过比喻和象征手法,增强了诗歌的意象美。后两句“缺月堕幽窗,推枕惊深省”和“落叶萧萧听雨声,帘外霜华冷”则表达了诗人从梦中惊醒后的深思和对自然美的感悟。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敏锐观察和深刻体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乌鹊不多惊,贴贴风枝静”:描绘夜晚的宁静,乌鹊不多被惊起,风中的树枝轻轻摇动,显得安静。
- “珠贝横空冷不收,半湿秋河影”:用“珠贝”比喻星星,形容星星横亘天空,寒冷而明亮,星星的倒影在湿润的河面上。
- “缺月堕幽窗,推枕惊深省”:缺月落下,映入幽暗的窗户,诗人从梦中惊醒,深感反省。
- “落叶萧萧听雨声,帘外霜华冷”:落叶的声音伴随着雨声,帘外的霜花显得冷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感悟。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珠贝”比喻星星,增强了诗歌的意象美。
- 拟人:“贴贴风枝静”中的“贴贴”形容风轻,树枝轻轻摇动的样子,赋予风枝以人的动作。
- 对仗:“乌鹊不多惊,贴贴风枝静”和“落叶萧萧听雨声,帘外霜华冷”中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生活的深思,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深沉。
意象分析:
- 乌鹊:象征夜晚的宁静。
- 风枝:象征自然的动态美。
- 珠贝:象征星星的美丽和寒冷。
- 缺月:象征不完美的美。
- 落叶:象征季节的变迁和生命的流逝。
- 霜华:象征寒冷和清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珠贝”比喻的是什么? A. 星星 B. 月亮 C. 珍珠 D. 雪花
-
诗中的“缺月堕幽窗”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悲伤 C. 惊醒 D. 宁静
-
诗中的“落叶萧萧听雨声”描绘了什么景象? A. 春天的景象 B. 夏天的景象 C. 秋天的景象 D. 冬天的景象
答案:1. A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通过描绘月亮,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生活的深思。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通过描绘月亮,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
诗词对比:
- 赵秉文的《缺月挂疏桐》与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都通过描绘月亮,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生活的深思,但赵秉文的诗更加注重描绘夜晚的宁静和深沉,而苏轼的诗则更加注重表达对生活的感慨和对亲人的思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宋诗》:收录了苏轼的诗作,可以了解苏轼的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 《全元诗》:收录了赵秉文的诗作,可以了解赵秉文的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