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夫人坛》

时间: 2025-01-01 13:27:07

独扫蛾眉作远山,春风瑶草照朱颜。

我来欲问许玉斧,二十四峰如髻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独扫蛾眉作远山,
春风瑶草照朱颜。
我来欲问许玉斧,
二十四峰如髻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独自梳理眉毛的女子,似远山般美丽,春风轻拂,瑶草映衬着她的红颜。我来到这里想要询问许玉斧的事情,二十四座峰峦宛如她的髻发。

注释:

  • 蛾眉:形容女子眉毛如蛾子般弯曲,常用来赞美女性美丽的眉形。
  • 远山:比喻女子的容貌如遥远的山峦,含蓄而美丽。
  • 瑶草:美丽的草,常用于形容春天的生机。
  • 朱颜:红润的面容,通常用来形容年轻美丽的女子。
  • 许玉斧:可能指某位女子或传说中的人物,具体身份需根据上下文理解。
  • 二十四峰:指代特定的山脉,形容它们的形状像女子的发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和词人。他的诗风清新脱俗,自然流畅,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是“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创作背景:

《魏夫人坛》作于黄庭坚晚年,反映了他对美人及自然的赞美,表达了对理想女性的向往。此诗可能受到当时文人雅士对美的追求及对山水的喜爱影响。

诗歌鉴赏:

《魏夫人坛》是一首充满诗意和画面感的作品,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和人间美的深刻感悟。首句“独扫蛾眉作远山”通过“蛾眉”形象的比喻,勾勒出女子的柔美与高远,仿佛她的姿态与远山融为一体,形成了一种静谧而不失优雅的氛围。次句“春风瑶草照朱颜”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美的意象,春风和瑶草的描写使得女子的美丽在自然的映衬下愈加生动。

诗的后两句则引入了一个悬念,“我来欲问许玉斧”,暗示着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追求。而“二十四峰如髻鬟”的比喻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女性的发髻相联系,增强了诗的意象美,使人在欣赏自然的同时,也感受到一种人文关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美的热爱与向往,体现出一种细腻的情感和深邃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独扫蛾眉作远山:独自梳理眉毛的女子,形似远山,表现她的清丽脱俗。
  • 春风瑶草照朱颜:春风轻拂,瑶草的光辉照映着她红润的脸庞,增添了生机与美丽。
  • 我来欲问许玉斧:诗人来到此地,是想询问与许玉斧相关的事情,暗示对美的渴求。
  • 二十四峰如髻鬟:二十四座峰峦如同女子的发髻,融合了自然与女性的美,富有诗意。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女子的眉毛比作远山,增加了诗的层次感。
  • 对仗:前后两句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自然景物来映衬人物形象,形成独特的艺术效果。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围绕美的追求展开,表现出对自然和女性之美的赞美,透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之美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蛾眉:象征女性的美丽与柔情。
  • 远山:代表高远、清幽的气质。
  • 瑶草:象征生机与青春。
  • 朱颜:代表娇美的面容。
  • 二十四峰:象征自然的壮美与女性的优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蛾眉”指的是什么? A. 男性
    B. 女性的眉毛
    C. 山的形状
    D. 树木

  2. 诗中提到的“二十四峰”象征什么? A. 自然景观
    B. 女性的发髻
    C. 诗人的故乡
    D. 四季变迁

  3.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战争的思考
    B. 对美的赞美与追求
    C. 对历史的回忆
    D. 对自然的恐惧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表现对自然与人情的深刻思考。
  • 李清照《如梦令》:描绘女性的情感与美。

诗词对比:

  • 黄庭坚《魏夫人坛》 vs 李白《夜泊牛津》:两者皆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但前者偏向于对女性之美的细腻描写,后者则更为豪放,体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1. 《宋诗选》
  2. 《古诗词鉴赏》
  3. 《黄庭坚研究》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可以更深入理解《魏夫人坛》的艺术魅力和深层次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