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阴张澄居士隐处三诗之亨泉》

时间: 2025-01-01 13:50:58

水德通万物,发源会时亨。

伏坎非心愿,成川且意行。

栖迟林丘下,欲渥无尘缨。

杖藜逢载酒,一瓢酌余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德通万物,发源会时亨。
伏坎非心愿,成川且意行。
栖迟林丘下,欲渥无尘缨。
杖藜逢载酒,一瓢酌余清。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水的德性能够滋养万物,水源的形成与时运相连。伏坎(象征着困境)并不是我心中所愿,而是随遇而安,任意而行。诗人栖息在林丘之下,想要享受那份无尘的宁静。手拄着拐杖,偶遇带酒之人,端起一瓢,品味那份清雅的滋味。

注释:

  • 水德:指水的德性,寓意水的滋养和润泽。
  • 伏坎:出自《易经》,象征坎卦,意指陷入困境。
  • 无尘缨:无尘的衣物,形容清净无染的状态。
  • 杖藜:指用来拄的藜杖,象征老年或病痛。
  • 载酒:指带酒的人,可能是朋友或过路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他以豪放、清新自然的诗风,尤其擅长写山水田园诗而著称。

创作背景:

这首《亨泉》创作于黄庭坚隐居的时期,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隐逸生活的追求。诗中融入了道家思想,强调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反映了他对人生境遇的淡泊和从容。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水”为主题,展开了对自然的深刻思考。诗的前两句以水德为引子,深入探讨水的滋养之功和时运的交融。通过“伏坎非心愿”,诗人传达了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不愿被困境所束缚,而是选择顺应自然的变化。后两句则展现了一幅宁静的田园画面,诗人在林丘之下,享受着清新的空气与自然的宁静,恰如其分地表达了对世俗尘嚣的淡泊。

诗中“杖藜逢载酒”的场景,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友谊与分享,诗人以酒会友,既是对生活的享受,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感悟。全诗意境清幽、情感真挚,展现了黄庭坚的艺术风格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水德通万物:水的德性能够滋养万物,表明水的生生不息。
  2. 发源会时亨:水的源头与时运结合,象征着时机的重要性。
  3. 伏坎非心愿:面对困境,诗人并不追求,反而坦然接受。
  4. 成川且意行:水流成川,顺其自然,体现了诗人的洒脱。
  5. 栖迟林丘下:栖息在自然之中,表现了诗人对宁静的向往。
  6. 欲渥无尘缨:渴望无尘的生活,展现了对清净的向往。
  7. 杖藜逢载酒:手拄拐杖,偶遇朋友,象征着闲适的生活。
  8. 一瓢酌余清:举杯畅饮,品味清酒,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享受。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比作德性,体现其滋养万物的特质。
  • 对仗:前后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赋予水以德性,使其形象生动鲜明。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黄庭坚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表现了他在困境中的从容与洒脱,以及对清净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 :象征着生命与灵动,体现自然的恩赐。
  • 林丘:代表自然的宁静和栖息之所,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 藜杖与酒:象征着老年与友谊,体现人间的温暖与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水德”主要指什么? A. 水的力量
    B. 水的滋养和德性
    C. 水的流动

  2. “伏坎非心愿”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态度? A. 对困境的逃避
    B. 对困境的接受
    C. 对未来的迷茫

  3. 诗人栖息的地点是哪里? A. 山顶
    B. 海边
    C. 林丘下

答案:1-B,2-B,3-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王维黄庭坚:王维的诗更注重意境的营造,黄庭坚则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 李白黄庭坚:李白的豪放与黄庭坚的清雅形成对比,前者更具激情,而后者则体现了淡泊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黄庭坚诗文研究》
  • 《古代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