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舍直归晚霁三首》

时间: 2025-01-01 16:26:00

密雾披层宙,浓云霁四溟。

乱流初潄玉,红日不藏萍。

万叶张晴幄,千山卓翠屏。

无烦事铙吹,蛙响自堪听。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学舍直归晚霁三首 宋祁 〔宋代〕

密雾披层宙,浓云霁四溟。 乱流初潄玉,红日不藏萍。 万叶张晴幄,千山卓翠屏。 无烦事铙吹,蛙响自堪听。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浓厚的雾气覆盖了层层天空,浓密的云层散开,覆盖了四方的大海。混乱的水流初次像漱玉一样清澈,红日高照,不隐藏在水草之下。无数的树叶像晴天的帐篷一样展开,千山万岭像翠绿的屏风一样矗立。没有烦人的事情和喧闹的吹奏声,蛙鸣自然成为悦耳的音乐。

注释: 字词注释:

  • 层宙:指天空。
  • 四溟:四方的大海。
  • 潄玉:形容水流清澈如玉。
  • 红日不藏萍:指太阳高照,水面上的浮萍无法遮挡阳光。
  • 晴幄:晴天的帐篷,比喻树叶茂密。
  • 翠屏:翠绿的屏风,比喻山岭。
  • 铙吹:指喧闹的吹奏声。

典故解析:

  • 无典故提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宋祁(998-1061),字子京,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此诗可能创作于他在学舍读书或工作后归家的途中,欣赏自然美景时所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归家途中所见的自然景色,通过细腻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归家途中的自然景色,通过“密雾”、“浓云”、“乱流”、“红日”等意象,展现了天气由阴转晴的变化过程。诗中的“万叶张晴幄,千山卓翠屏”一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树叶比作晴天的帐篷,山岭比作翠绿的屏风,形象地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壮美。最后两句“无烦事铙吹,蛙响自堪听”,表达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认为自然的蛙鸣胜过人为的喧闹,体现了作者对自然和谐之美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密雾披层宙,浓云霁四溟。”:描绘了天气由阴转晴的过程,雾气覆盖天空,云层散开,覆盖四方的大海。
  2. “乱流初潄玉,红日不藏萍。”:形容水流清澈如玉,太阳高照,水面上的浮萍无法遮挡阳光。
  3. “万叶张晴幄,千山卓翠屏。”:运用比喻,将树叶比作晴天的帐篷,山岭比作翠绿的屏风,形象地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壮美。
  4. “无烦事铙吹,蛙响自堪听。”:表达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认为自然的蛙鸣胜过人为的喧闹。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万叶张晴幄,千山卓翠屏”中的比喻,形象生动。
  • 拟人:如“红日不藏萍”中的拟人,赋予太阳以人的行为特征。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作者对自然和谐之美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密雾:象征朦胧、神秘。
  • 浓云:象征厚重、覆盖。
  • 乱流:象征清澈、活力。
  • 红日:象征光明、希望。
  • 万叶:象征茂盛、生机。
  • 千山:象征壮丽、稳固。
  • 蛙响:象征宁静、自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红日不藏萍”形容的是什么? A. 太阳被浮萍遮挡 B. 太阳高照,水面上的浮萍无法遮挡阳光 答案:B

  2. “万叶张晴幄,千山卓翠屏”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答案:A

  3.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A. 对喧闹生活的喜爱 B. 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宋祁的这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王维的诗更多地体现了隐逸山林的意境,而宋祁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归家途中的宁静感受。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宋祁及其他宋代诗人的作品,有助于深入了解宋代诗歌。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有助于理解宋祁诗歌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