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仲泽》

时间: 2025-01-04 09:39:32

太学声华弱冠驰,青云岐路九霄飞。

上前论事龙颜喜,幕下筹边犬吠稀。

壮志相如头碎柱,赤心嵇绍血沾衣。

从来圣牍褒忠义,谁为幽魂一发挥。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王仲泽

作者: 元好问 〔金朝〕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太学声华弱冠驰,
青云岐路九霄飞。
上前论事龙颜喜,
幕下筹边犬吠稀。
壮志相如头碎柱,
赤心嵇绍血沾衣。
从来圣牍褒忠义,
谁为幽魂一发挥。

白话文翻译:

在太学中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像乘风而起的骏马,直上青云,飞向九霄。
在朝堂之上谈论政事,龙颜满面欢喜;
而在幕后的谋士们,讨论边防时却鲜有声响。
壮志如同相如那样,头颅被柱子击碎;
赤诚的心如嵇绍那样,鲜血沾染了衣裳。
自古以来,圣人的文书赞美忠义;
可是谁来为那些幽灵般的忠魂,发声呢?

注释:

  • 弱冠:指二十岁,年轻人。
  • 声华:才华和声望。
  • 龙颜:指皇帝的面容。
  • 犬吠:形容边防事务讨论时言语稀少。
  • 相如:指司马相如,古代著名的辞章家。
  • 嵇绍:指嵇康,表明忠义之士的血气。
  • 圣牍:指圣人的文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好问(1190年-1257年),字德明,号天柱,金朝诗人、词人、文学家。元好问以其词风清新、情感真挚著称,是金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金朝时期,政治腐败、战乱频繁的年代。诗人借用古代忠臣的例子,表达对忠义的渴望与追求,反映了他对国家和政治的关注。

诗歌鉴赏:

《王仲泽》是一首表达忠诚与理想的诗作,诗人通过描绘年轻有为的士子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展现了忠义的精神和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开篇以“太学声华”开头,展现了年轻人的朝气和理想,接着通过“上前论事龙颜喜”描绘了朝廷的欢愉与表面的繁荣,然而“幕下筹边犬吠稀”则揭示了实际的无声和无能,形成强烈对比。诗的尾声通过历史人物的典故,强调了忠义的可贵,但也对现实的失落感到无奈,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太学声华弱冠驰:描绘年轻人在太学中声名显赫,意气风发。
  2. 青云岐路九霄飞:比喻他们的志向高远,追求成功的决心。
  3. 上前论事龙颜喜:在朝堂上,皇帝对朝政的讨论感到满意。
  4. 幕下筹边犬吠稀:幕后的谋士却言语稀少,暗示无能和无所作为。
  5. 壮志相如头碎柱:壮志未酬,如同相如被柱子击碎,表达理想的破灭。
  6. 赤心嵇绍血沾衣:忠心如嵇绍,鲜血沾衣,体现忠诚的代价。
  7. 从来圣牍褒忠义:历代圣人推崇忠义,强调忠诚的传统价值。
  8. 谁为幽魂一发挥:无奈之中,感叹谁能为忠臣的灵魂发声。

修辞手法:

  • 比喻:比如“青云岐路九霄飞”形象地描绘了理想的高度。
  • 对仗:如“壮志相如头碎柱,赤心嵇绍血沾衣”,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围绕忠义、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展开,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执着和对现实的无奈,及对忠臣的深切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云:象征理想与追求。
  • 龙颜:象征权力与地位。
  • 犬吠:象征无声的无能与失落。
  • 鲜血:象征忠诚与牺牲。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太学声华”指的是: A. 学校中的声望
    B. 年轻人的才华
    C. 皇帝的权威
    答案:B

  2. 诗中提到的“犬吠”意在说明: A. 边防事务讨论热烈
    B. 边防事务讨论寡淡
    C. 边防事务讨论高效
    答案:B

  3. “壮志相如头碎柱”中“头碎柱”隐喻了: A. 理想的实现
    B. 理想的破灭
    C. 忠诚的代价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陶渊明《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 《春望》与《王仲泽》同样描绘了忠诚与理想的主题,但前者更侧重于国破家亡的忧伤,而后者则强调个人理想与奋斗。

参考资料:

  • 《元好问诗词集》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