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雀台瓦砚》

时间: 2025-01-19 18:02:46

爱惜铅华洗又看,画阑桂树雨声寒。

千年不作鸳鸯去,唤得书生笑老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铜雀台瓦砚
元好问 〔金朝〕
爱惜铅华洗又看,画阑桂树雨声寒。
千年不作鸳鸯去,唤得书生笑老瞒。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珍惜铅华,反复洗磨又来欣赏,画栏外桂树在雨声中显得寒冷。千年不再是鸳鸯的依偎,只能唤来书生,笑着隐瞒老去的痕迹。

注释

字词注释:

  • 铅华:指化妆品,象征美丽。
  • 画阑:绘制的栏杆,常用于描绘园林景致。
  • 桂树:象征高洁和思念。
  • 雨声寒:雨声带来的寒意,营造出清冷的氛围。
  • 鸳鸯:象征夫妻或情侣,通常形影不离。
  • 书生:泛指读书人,常带有文人气质。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鸳鸯”常见于古典文学中,象征爱情与忠贞。在古代诗词中,鸳鸯常与柔情、缠绵的意象相结合,表达出对爱情的渴望与追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好问(1190年-1257年),字仲明,号山人,金朝著名诗人、词人和书法家。他的诗词多表现出对历史的思考、对人生的感悟,风格清新脱俗,语言简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金朝时期,反映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过往爱情的追忆。由于历史变迁,时代的变迁使人们的情感变得更加细腻与复杂,诗中流露出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铜雀台瓦砚》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爱情的追忆。首句“爱惜铅华洗又看”开篇即点明主题,诗人对美的追求与珍惜,反复洗磨铅华,表明他对美的执着与不舍。而“画阑桂树雨声寒”则描绘了一个清冷的景象,桂树在雨声中显得更加孤寂,这种景象不仅反映了自然的冷清,也暗示了内心的孤独。

接下来的“千年不作鸳鸯去”,表达了对过去美好爱情的怀念,暗示着时光流逝带来的变化和失落。而最后一句“唤得书生笑老瞒”则带有一丝自嘲,诗人似乎在说,尽管岁月已逝,但仍旧试图以笑容掩饰内心的伤感,这种情感的复杂性与深刻性,恰恰是诗歌的魅力所在。

整首诗用词考究,意象丰富,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致有机结合,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索之美,是元好问情感深邃与艺术才华的体现。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爱惜铅华洗又看:表达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反复审视和思考。
  • 画阑桂树雨声寒:描绘桂树在雨中的孤寂,营造一种清冷的氛围。
  • 千年不作鸳鸯去:感叹时间流逝,爱情已不再,带有一种无奈与惋惜。
  • 唤得书生笑老瞒:虽然内心有忧愁,但仍用微笑掩饰,表现出一种无奈的乐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铅华比作美丽,表现其珍贵。
  • 拟人:桂树在雨中被赋予情感,增强情境的生动性。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音韵和谐,增加了诗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逝去爱情的追忆,反映了诗人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感慨,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铅华:象征美丽和青春,常与虚幻相连。
  • 桂树:象征高洁、思念和孤独。
  • 雨声:象征忧伤和清冷,增强氛围的情感。
  • 鸳鸯:象征爱情的忠贞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铅华”指的是什么?
    A. 书本
    B. 化妆品
    C. 花草

  2. “千年不作鸳鸯去”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爱情的珍惜
    B. 对时光的感慨
    C. 对财富的追求

  3. 诗人用“唤得书生笑老瞒”来表达什么?
    A. 对生活的满足
    B. 对内心忧愁的掩饰
    C. 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对爱情的描写
  • 李清照的词作如《如梦令》

诗词对比:

  •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对比,二者皆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但风格上李白的豪放与元好问的细腻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元好问诗文集》
  • 《古典文学中的爱情与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