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答罗天骥
乃祖曾吞凤,郎君岂后身。
颇闻精选理,何必慕唐人。
玉麈王夷甫,乌绦吕洞宾。
客谈溪墅胜,终拟卜比邻。
白话文翻译
我的祖先曾经吞下凤凰,难道你这个年轻人就会逊色于他吗?
我听说你对精华的选取很有见解,何必去追慕唐代的人呢?
王夷甫的玉麈,吕洞宾的乌绦,都是名士的象征。
客人谈起溪边别墅的美好,终究是希望能与我为邻。
注释
- 乃祖:指的是自己的祖先。
- 吞凤:形容祖先的伟大,吞下凤凰象征着高贵和非凡。
- 郎君:指年轻人或对方,表示尊称。
- 颇闻:听说、了解得较多。
- 精选理:指选择和理解事物的道理。
- 慕:喜爱、追慕。
- 玉麈:王夷甫的象征,表示高雅。
- 乌绦:吕洞宾的象征,代表道教文化的隐士。
- 溪墅:溪边的别墅,指幽静之地。
- 卜比邻:希望能成为邻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友直,号东海,南宋诗人,擅长词和诗,作品多表达对社会的关怀和个人的理想。他的诗风豪放,重视意象和情感的表达。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南宋时期创作的,正值国家动荡、士人追求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刘克庄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年轻人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继承祖辈的优秀品质,而不是单纯追慕前代名士。
诗歌鉴赏
《答罗天骥》是一首充满豪情与理想的诗作。诗人通过对比自己祖先的伟大与年轻人的潜能,表达了对后辈的激励与期望。诗的开头,用“乃祖曾吞凤”来引入,表明了家族的荣耀,这种自豪感激励着后辈要勇于追求卓越。接着,诗人提到“颇闻精选理”,体现出他对年轻人能力的认可,鼓励他们要有独立的见解,而不是盲目崇拜前人的成就。接下来的“玉麈王夷甫,乌绦吕洞宾”,则是对道教文化精髓的赞美,暗示着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应该吸取各家之长。最后,诗人以“客谈溪墅胜”结束,表示希望能够在优美的环境中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体现了他对友谊与理想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与现实的激励,展现了诗人对文化传承的重视,以及对年轻一代的热切期望,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乃祖曾吞凤:强调诗人家族的辉煌历史,象征着祖先的非凡成就。
- 郎君岂后身:质疑对方是否会逊色,鼓励他要有自信。
- 颇闻精选理:对年轻人的能力表示认可,暗示他要追求真理。
- 何必慕唐人:劝解年轻人不要一味崇拜唐代的诗人,要形成自己的风格。
- 玉麈王夷甫:提及王夷甫作为高雅的象征,暗示文化的传承与影响。
- 乌绦吕洞宾:吕洞宾作为道教的代表,暗示追求精神的高尚。
- 客谈溪墅胜:引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 终拟卜比邻:希望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表达对友谊的渴望。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玉麈王夷甫,乌绦吕洞宾”,对称工整,增强了语言的美感。
- 比喻:用“吞凤”喻指祖先的伟大,形象生动。
- 排比:列举名士,增强了气势与影响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鼓励年轻人要自信、自立,不必盲目追慕前人,而是要吸取传统精华,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凤:象征尊贵、非凡的成就,代表着古代文化的辉煌。
- 玉麈:象征高雅与隐逸,代表着文化传承的高尚。
- 乌绦:象征道教的隐士精神,强调追求内心的宁静与理想。
- 溪墅:自然环境的象征,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吞凤”是指什么?
A. 自豪的成就
B. 失败的经历
C. 普通的生活
答案:A -
“玉麈”和“乌绦”分别代表了哪两位历史人物?
A. 王夷甫和吕洞宾
B. 李白和杜甫
C. 苏轼和辛弃疾
答案:A -
诗人希望年轻人应该怎样看待前代名士?
A. 盲目崇拜
B. 理性吸取精华
C. 完全遗忘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同样表达对理想与情感的追求。
- 《登高》 杜甫:通过描写自然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春望》 杜甫 vs 《答罗天骥》 刘克庄
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与对未来的期望。杜甫的《春望》表达了对国破家亡的忧虑,而刘克庄则是对年轻人的激励,表现出不同的时代背景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包含刘克庄及其同时代诗人的作品分析。
- 《中国古代文学史》:对古诗词发展的详细研究与解读。
- 《唐诗三百首》:虽不直接相关,但可供对比学习与理解古诗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