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众已咍㘆犹待月,身堪扶策便寻春。漏名牛党赞皇党,尚有蒙人苦县人。
白话文翻译:
大家都在等待月亮的出现,我却能自得其乐,便出门寻觅春天的气息。虽然有些人追随权贵、赞美皇帝,但仍然有一些人受苦,像蒙人和县人一样。
注释:
- 咍㘆:咍(hāi)是欢笑的意思,㘆(dǐ)指的是等待。
- 扶策:扶持策马,指骑马出行。
- 漏名:指身份不明,或在某种情况下被忽略的人。
- 牛党、赞皇党:指当时的政治派系,牛党代表着支持某一方面的人,而赞皇党则是迎合皇权的势力。
- 蒙人:指生活在偏远地区、受压迫的人民。
- 苦县人:指生活在县级地方,受到地方官吏压迫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君和,号景晨,宋代诗人、词人,晚号曲江,出身于士族家庭。刘克庄在诗词创作上风格独特,既有豪放之气,又擅长细腻的描写,深受后人推崇。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南宋时期,当时政治动荡不安,民众生活困苦。刘克庄作为士人,目睹社会不公,心中难免感慨,借诗表达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与思考。
诗歌鉴赏:
《寝室二绝 其一》以简练的语言道出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深刻观察与思考。首句“众已咍㘆犹待月”描绘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渴望,月亮象征着希望和美好,而诗人却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表现出他对世俗的淡泊。接着“身堪扶策便寻春”,这里的“扶策”不仅仅是字面意义上的骑马出行,更是一种积极探索生活的态度,诗人渴望寻觅春天的生机,隐含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后两句则转向社会的黑暗面,“漏名牛党赞皇党”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政治派系斗争,表明诗人对迎合权贵的人的不屑与批判。而“尚有蒙人苦县人”则强调了底层人民的苦难,带有浓厚的同情与关怀。这种强烈的对比,反映了诗人心中对社会不公的愤懑与对美好未来的渴望。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既有个人的情感流露,也有对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认真态度及对社会的关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众已咍㘆犹待月:众人欢笑着,仍在等月亮的出现,暗示对美好事物的期盼。
- 身堪扶策便寻春:我能骑马出行,便去寻求春天,表现出诗人积极探索的态度。
- 漏名牛党赞皇党:那些身份不明的人追随牛党和赞皇党,暗示对权贵的迎合与附和。
- 尚有蒙人苦县人:仍有许多受苦的人民,强调社会底层的困境。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身堪扶策”与“便寻春”形成对仗,使诗句更具节奏感。
- 象征:月亮象征希望,春天象征生机,牛党和赞皇党则象征社会的腐败与政治的黑暗。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社会不公的强烈反感,流露出对底层人民的同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象征希望、美好。
- 春:代表生机与新生。
- 牛党、赞皇党:象征当时的政治派系,反映权利斗争。
- 蒙人、苦县人:代表受苦的底层人民,体现社会的不平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众已咍㘆犹待月”中的“咍”字意思是?
- A. 哭泣
- B. 欢笑
- C. 睡觉
- D. 叹息
-
诗人对“牛党、赞皇党”的态度是?
- A. 支持
- B. 中立
- C. 反感
- D. 不在乎
-
诗中提到的“蒙人”和“苦县人”主要代表的是?
- A. 富裕阶层
- B. 受苦的人民
- C. 官员
- D. 学者
答案:
- B. 欢笑
- C. 反感
- B. 受苦的人民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表达对自然与简单生活的向往。
- 杜甫的《春望》:反映社会动乱中的个人情感与对民生的关切。
诗词对比:
- 比较刘克庄与杜甫的作品,二者都对社会现状有深刻的观察与思考,但刘克庄更多表现出个人的追求与渴望,而杜甫则更为直接地揭露社会的痛苦与不公。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基础知识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