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酉九月十四日黄源岭客舍题黄瀛父近诗》

时间: 2025-01-01 16:10:06

不但行吟又卧披,掩编因有感于斯。

竞为蛙蚓号鸣态,乌睹龙鸾夭矫姿。

损挹嫌人称大好,琢磨容我指微疵。

自惭学识非匡鼎,安敢陪君共说诗。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不但行吟又卧披,掩编因有感于斯。
竞为蛙蚓号鸣态,乌睹龙鸾夭矫姿。
损挹嫌人称大好,琢磨容我指微疵。
自惭学识非匡鼎,安敢陪君共说诗。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黄源岭客舍的感受。他不仅在吟唱,还在这里静卧,因有感而作。诗中提到蛙和蚓的叫声,仿佛在竞相鸣叫,而自己像是看到龙和鸾那样优雅的姿态。对比之下,自己的才学显得渺小,尤其是当人们称赞他时,心中不免感到羞愧。诗人感到自己的学识远不足以与他人共论诗歌,因而不敢与君子一起分享诗作。

注释:

  • 行吟:吟唱诗歌,行走时吟诵。
  • 卧披:静卧,披着衣服。
  • 蛙蚓:指青蛙和蚯蚓,常用以象征自然界的生灵。
  • 龙鸾:传说中的神鸟,象征美好和高贵。
  • 匡鼎:匡正和鼎盛,暗指高深的学识与成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梦阮,号退庵,宋代著名诗人、词人,擅长山水田园诗,风格清雅,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丁酉年九月,正值秋季,诗人在黄源岭的客舍中,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自身学识的渺小,借此抒发对诗歌和自然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形式上保持了古典诗词的韵律美,内容上则表现出诗人对自身学识的自省和对自然的敬仰。开头两句描绘了诗人身处黄源岭的情景,既有行吟的动作,又有卧披的静谧,形成了动与静的对比,展现出诗人放松的心情。接着通过蛙和蚓的鸣叫,体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而自己却感到像龙和鸾那样的姿态遥不可及。诗人用“损挹”二字表达了对外界称赞的谦逊与内心的自惭,体现了他对学问的敬畏和对自身不足的反思。最后,诗人认为自己没有资格与人分享诗作,表现出一种谦虚的态度。这种自我反思的情感,使整首诗充满了哲理,反映出诗人深邃的思考与对自我价值的追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不但行吟又卧披:不仅在吟唱,还在静卧,说明诗人自得其乐。
  • 掩编因有感于斯:因感受到周围的氛围而作诗,表现出诗人对景物的敏感。
  • 竞为蛙蚓号鸣态:自然界的蛙和蚯蚓在竞争叫声,展现出生命的活力。
  • 乌睹龙鸾夭矫姿:看到龙与鸾的优雅姿态,形成显著对比,突显自己的平凡。
  • 损挹嫌人称大好:自感才学不足,尽管他人称赞,心中却感到不安。
  • 琢磨容我指微疵:希望别人能指出自己的缺点,表现出对自我提升的渴望。
  • 自惭学识非匡鼎:自觉学识不足,无法与高人比肩,表达了谦卑。
  • 安敢陪君共说诗:因此不敢与他人讨论诗歌,表现出对诗歌的敬重与自卑。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行吟”与“卧披”,展现出工整的音律。
  • 比喻:用“龙鸾”比喻高雅的诗境,增添了诗的意象丰富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题在于自省与谦逊,诗人通过自然的描绘与自我反思,表达了对诗歌和学识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自身不足的认知。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蛙蚓:象征生机与自然。
  • 龙鸾:象征高贵与美好,代表理想的境界。
  • :象征文化与精神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两种动物是什么?

    • A. 蛙和蛇
    • B. 蛙和蚯蚓
    • C. 虎和豹
  2. 诗人对自身学识的态度是?

    • A. 自信
    • B. 自傲
    • C. 自惭
  3. 诗中提到的龙鸾象征什么?

    • A. 普通
    • B. 高贵
    • C. 低贱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可以对比刘克庄与王维的山水诗,王维的《鹿柴》同样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然而刘克庄则更多地表达了个人的自省与谦逊。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研究》
  • 《刘克庄诗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