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元夕醉中走笔)》
时间: 2025-01-06 09:07:1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西江月(元夕醉中走笔)
作者:曾觌
焕烂莲灯高下,参差梅影横斜。
凭栏一目尽天涯。雪月交辉清夜。
莫惜柔荑劝酒,从教醉脸红霞。
烂银宫阙对仙家。一段风光如画。
白话文翻译:
在璀璨的莲灯下,梅花的影子参差交错。
站在栏杆前,目光尽头是无尽的天涯,
雪和月光交辉映照在清澈的夜晚。
别吝惜那柔嫩的手去劝我喝酒,让我醉得脸上泛红霞。
烂银色的宫阙与仙人居住的地方相对,
这美丽的风光宛如画卷。
注释:
- 焕烂:光辉灿烂,形容灯光明亮。
- 莲灯:元宵节时用灯笼装饰,形状如莲花。
- 参差:形状不齐,错落有致。
- 柔荑:指柔嫩的手,常用于形容女子的手。
- 醉脸红霞:形容醉酒后脸红如霞的状态。
- 烂银宫阙:形容华丽的宫殿,闪烁着银光。
典故解析:
- 元夕:指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
- 雪月交辉:形容雪与月光交相辉映,此情此景常见于古诗词中,表达夜色的清幽和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觌,生于宋代,是一位著名的词人,因其词作清新秀丽、情感真挚而受到推崇。他的诗词多描绘生活场景,抒发个人情感,风格典雅而富有音乐感。
创作背景:
《西江月(元夕醉中走笔)》创作于元宵节之际,诗人借此场景抒发对节日的喜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露出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元宵节为背景,描绘了一个充满节日氛围的美好夜晚。开头的“焕烂莲灯高下”让人感受到灯火的辉煌,营造出一种热闹而欢快的节日气氛。接着,通过“参差梅影”展现了一种自然美,梅花的影子在月光下错落有致,增添了夜晚的层次感。
“凭栏一目尽天涯”则表现了诗人在栏杆前眺望远方的情景,既有广阔的视野,也让人感受到一种孤独感。此时,雪与月的交辉更是为清夜增添了诗意的氛围,象征着纯洁和美好。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了情感的表达,“莫惜柔荑劝酒”,诗人呼吁朋友们一起畅饮,把握住美好的时光,醉后脸上泛红的霞光象征着欢快的情绪和醉意的愉悦。“烂银宫阙对仙家”则把美好的景象与仙人世界相联系,描绘了理想中的美好境界,暗示着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一个充满生机与美感的元宵之夜,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焕烂莲灯高下:灯笼明亮,悬挂在高处和低处,营造出光辉灿烂的夜晚。
- 参差梅影横斜:梅花的影子在灯光下显得错落不齐,增添了夜色的动感。
- 凭栏一目尽天涯:站在栏杆前,目光所及是广阔的天边,表现出一种渴望和探索的情绪。
- 雪月交辉清夜:雪光和月光交相辉映,渲染出清冷而又美丽的夜景。
- 莫惜柔荑劝酒:呼吁朋友们不要吝惜柔嫩的手去劝酒,表达了对朋友情谊的珍视。
- 从教醉脸红霞:让人沉醉,脸上泛起红霞,表现出愉悦的情感。
- 烂银宫阙对仙家:描绘华丽的宫殿与仙人居住的理想境界,象征着美好的生活。
- 一段风光如画:这段美景如同画卷般美丽,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美好景象比作画卷,增强了诗意。
- 对仗:如“莲灯高下”与“梅影横斜”,增强了音乐感。
- 拟人:通过“劝酒”让柔嫩的手有了生命感,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欢聚时光的珍惜,表现出一种轻松愉悦的生活态度,体现了对节日的热爱和对自然美的赞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莲灯:象征着节日的热闹与喜庆。
- 梅影:代表着自然的美和诗人的情怀。
- 雪月:象征着纯洁与美好。
- 柔荑:传达了友情的温暖与亲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自然的赞美
- B. 对生活的热爱
- C. 对历史的思考
- D. 对友情的叹息
-
“焕烂莲灯”中的“焕烂”是什么意思?
- A. 昏暗
- B. 明亮
- C. 模糊
- D. 平淡
-
诗中提到的“柔荑”指的是什么?
- A. 柔软的花瓣
- B. 柔嫩的手
- C. 柔和的光线
- D. 柔美的声音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灯下独酌》 by 李白
- 《春夜喜雨》 by 杜甫
诗词对比:
对比曾觌的《西江月》和李白的《灯下独酌》,两者都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但曾觌更注重节日的欢愉与朋友的情谊,而李白则更强调个人的孤独与对酒的陶醉,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概论》
- 《诗词的美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