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次韵龙深甫春日即事)》

时间: 2025-01-06 09:38:27

杏花寒食佳期近。

一帘烟雨琴书润。

砌下水潺潺。

玉笙吹暮寒。

阳台云易散。

往事寻思懒。

花底醉相扶。

当时人在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菩萨蛮(次韵龙深甫春日即事)
曾觌 〔宋代〕

杏花寒食佳期近。
一帘烟雨琴书润。
砌下水潺潺。
玉笙吹暮寒。
阳台云易散。
往事寻思懒。
花底醉相扶。
当时人在无。


白话文翻译

杏花的寒食佳期即将到来,一帘烟雨滋润了琴瑟书卷。石阶下的水流潺潺,玉笙在暮寒中轻轻吹奏。阳台上的云彩容易散去,往事追忆却懒得去想。花下醉酒相扶,但当时的人已不在。


注释

  • 寒食:指寒食节,为春季的一个传统节日,通常与春天的食物相关。
  • 一帘烟雨:形容细雨如烟,柔和而轻盈。
  • 琴书:指琴和书,象征文人雅士的生活。
  • 砌下水潺潺:描述水流声,表达春日的宁静和美好。
  • 玉笙:一种乐器,传达出音乐的优雅。
  • 阳台云易散:阳台上的云彩容易消散,象征时间的流逝和无常。
  • 往事寻思懒:对往事回忆感到懒惰,暗示对过往的无奈和不愿追忆。
  • 醉相扶:在酒醉中互相依偎,表现出亲密的感情。
  • 当时人在无:曾经在一起的人,如今已不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曾觌,字子瞻,号东篱,南宋时期的词人,以词风清新婉约著称。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事情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当时的春季节日和个人情感有关,反映了诗人在特定时节对往事的回忆与惆怅。

诗歌鉴赏

这首《菩萨蛮》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日的气息与人事的无常。首句“杏花寒食佳期近”即为春天的象征,杏花与寒食节的结合,营造出一种温柔而略带凄凉的氛围。接下来的“一帘烟雨琴书润”则将自然景象与文化生活结合,展现出文人雅士的情怀。诗中的水声、乐声交织,为全诗增添了一种灵动的美感。

随着词意的深入,阳台云彩的易散和往事的懒想,暗示了时间的无情与人的孤独。最后以“花底醉相扶”和“当时人在无”的对比,表达了对昔日情谊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这种情感的转变,使整首词在清新中透出淡淡的忧伤,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杏花寒食佳期近:春天来临,杏花和寒食节的结合象征着生命的复苏。
  • 一帘烟雨琴书润:细雨滋润了古典文化,表现出文人的情怀。
  • 砌下水潺潺:水流声如歌,增添了春日的生机。
  • 玉笙吹暮寒:乐器的声音在寒意中显得尤为动人,传达出淡淡的忧伤。
  • 阳台云易散:云彩的变化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变幻。
  • 往事寻思懒:对往事的反思表现出一种无奈与疲惫。
  • 花底醉相扶:酒醉之中,人与人之间的依靠,体现出亲密感。
  • 当时人在无:曾经同伴已经离去,表现出孤独与失落。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阳台云易散”,通过云来比喻人生的无常。
  • 拟人:水声如歌,赋予水以情感,增添了诗的生动感。
  • 对仗:整首词在结构上对称工整,增强了音乐性。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春日的景象,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现实时光流逝的感慨,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生命无常的思考。

意象分析

  • 杏花:象征春天和生机,寓意美好的开始。
  • 烟雨:表现了一种柔和而细腻的情感,营造出春天的氛围。
  • 琴书:象征文化的沉淀和文人雅士的生活。
  • 水声:传递出自然的宁静与生命的流动。
  • 花底:代表着过往的美好与人际关系的亲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杏花寒食佳期近”中的“寒食”指什么节日? A. 端午节
    B. 中秋节
    C. 寒食节
    D. 春节

  2. 诗中提到的“玉笙”是指什么? A. 一种乐器
    B. 一种花
    C. 一种饮料
    D. 一种衣服

  3. “当时人在无”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感伤
    C. 愤怒
    D. 平静

答案

  1. C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诗词对比

  • 曾觌的《菩萨蛮》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描写春天的景象,但李清照的词更加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而曾觌则通过自然景象与人事交织,表现出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深刻思考。两者的风格虽然各异,但都展现了词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情感的深刻洞察。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词探:宋词的艺术与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