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1-06 11:14:11

忽忽悲穷处,悠悠感岁华。

暮云如泼墨,春雪不成花。

眼涩灯生晕,诗成字半斜。

残尊已倾尽,试起问东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雪中二首 其一
作者: 陆游

忽忽悲穷处,悠悠感岁华。
暮云如泼墨,春雪不成花。
眼涩灯生晕,诗成字半斜。
残尊已倾尽,试起问东家。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在这寒冷的雪中,我感到悲伤与无助,仿佛在感慨岁月的流逝。黄昏的云朵如同泼洒的墨汁,春天的雪却无法化作花朵。我的眼睛有些模糊,灯光在眼前晕染,写下的诗句也变得斜斜的。酒杯已然空了,我试着去问东边的朋友。

注释:

字词注释:

  • 忽忽:形容心情沉重、忧愁。
  • 悠悠:形容时间久远,心情沉淀。
  • 泼墨:形容云彩黑沉沉,如同浓墨洒下。
  • 春雪:春天的雪,象征着短暂的美好与无奈。
  • 残尊:指残留的酒杯,象征着过去的欢乐。
  • 东家:指邻居或朋友,表示向熟人寻求慰藉。

典故解析:

  • 岁华:指时光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古代文人常以此感怀。
  • 春雪不成花:喻指美好事物的破灭与失落,春雪虽美,却不能如花般绽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精通诗词、散文和词曲。其作品多反映国家的沧桑与个人的遭遇,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怀。

创作背景:
《雪中二首》创作于陆游晚年,正值国家动乱、个人失意之时,诗人通过描写雪景抒发内心的孤独与悲伤,表现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陆游的这首《雪中二首 其一》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诗人的内心情感与外在环境完美结合。开头的“忽忽悲穷处,悠悠感岁华”,便引领读者进入一种沉重的情感氛围。诗人在雪中感受到的孤独与悲伤,恰如其分地反映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思考。接下来的“暮云如泼墨,春雪不成花”,一方面描绘了雪天的景象,另一方面则寄托了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惋惜。尤其是“春雪不成花”,诗人通过对比强化了春雪的短暂与无奈,象征着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在后半部分,诗人以“眼涩灯生晕,诗成字半斜”展现了因悲伤而导致的生理反应,灯光在眼中晕染,字迹也显得潦草,这不仅传达出诗人因情绪波动而产生的困扰,也隐含着对创作的无奈。最后一句“残尊已倾尽,试起问东家”,既是对过去欢愉的追忆,也是对未来希望的渴望。陆游通过这一系列描写,展现了一个人在雪中的孤独与内心的挣扎,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忽忽悲穷处:诗人感到悲伤,身处贫困之境,暗示了他的人生遭遇。
  2. 悠悠感岁华:感叹时间的流逝,岁月如流水般匆匆而过。
  3. 暮云如泼墨:黄昏时的云彩浓重且阴沉,营造出压抑的氛围。
  4. 春雪不成花:春天的雪虽美,却无法化作花朵,象征着理想的破灭。
  5. 眼涩灯生晕:由于悲伤,眼睛发涩,灯光在眼前模糊不清。
  6. 诗成字半斜:写下的诗句由于情绪波动而显得潦草。
  7. 残尊已倾尽:酒杯已空,暗示过去的欢愉已成往事。
  8. 试起问东家:试图向邻居寻求慰藉,表现出对友谊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暮云如泼墨”,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增强了画面的感染力。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句与句之间相互呼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在孤独与失落中对友情的渴望,展现了深厚的情感基调与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孤独与冷清,反映诗人内心的寂寞。
  2. 暮云:代表压抑的情绪,暗示生活的沉重。
  3. :象征希望与光明,但在诗中却显得模糊,反映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
  4. :象征过去的欢乐时光与对美好生活的追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春雪不成花”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春天的喜爱
    B. 对美好事物的惋惜
    C. 对雪的赞美
    D. 对花的向往

  2. “残尊已倾尽”中的“残尊”指的是什么? A. 空酒杯
    B. 朋友
    C. 诗句
    D. 墨云

答案:

  1. B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雪中吟》
  • 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 陆游的《雪中二首》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内心情感,但陆游更侧重于个人的孤独与失落,而白居易则更多地表现对友人的思念与离别的愁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陆游全集》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