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不杂兴》

时间: 2025-01-17 09:52:30

不惯山中夜月寒,满窗树影藓花乾。

移床近壁不敢卧,恐是龙蛇之屈蟠。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暑不杂兴

作者: 方岳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不惯山中夜月寒,满窗树影藓花乾。
移床近壁不敢卧,恐是龙蛇之屈蟠。

白话文翻译:

我不习惯山中夜晚的寒冷,窗外满是树影和枯萎的苔藓花。
我把床移到墙边却不敢睡,生怕是龙蛇在墙边扭动。

注释:

字词注释:

  • 不惯: 不习惯。
  • 山中: 指山里的环境。
  • 夜月寒: 夜晚的月光下,空气寒冷。
  • 满窗: 窗户上充满。
  • 树影: 树的影子。
  • 藓花: 苔藓的花,形容枯萎。
  • 移床: 移动床铺。
  • 近壁: 靠近墙壁。
  • 不敢卧: 不敢躺下睡觉。
  • 龙蛇: 比喻阴险的东西或事物。

典故解析: “龙蛇之屈蟠”在古代文学中常用来形容潜藏的威胁和不安,可能与道教文化中龙蛇的象征意义有关,寓意着未知的恐惧和隐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岳,字子美,号清风,宋代诗人,以其山水诗著称,擅长描写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内心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方岳游历山中时,受到自然环境和个人情绪的影响。山中的孤寂与寒冷使他感到不适,内心的恐惧和不安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

诗歌鉴赏:

《暑不杂兴》是一首表现诗人内心矛盾情感的作品。诗中描绘了一个寒冷而又孤独的山中夜晚,诗人因不习惯这种环境而感到不安。开篇的“不惯山中夜月寒”直接揭示了他对山中寒冷的排斥,反映了他对自然环境的敏感与脆弱。接着“满窗树影藓花乾”,通过窗外的树影和枯萎的苔藓,营造出一种荒凉的氛围,使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助。

随后的“移床近壁不敢卧”,表现了诗人对周围环境的不安,甚至在床上也感到无法安然入睡,直至“恐是龙蛇之屈蟠”,展现了他对未知恐惧的想象。诗中用“龙蛇”来象征潜在的威胁,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紧张与脆弱。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山中夜晚的寒冷和诗人的无奈,表达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内心情感的复杂性。诗人通过对环境的敏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思考,最终形成了一种孤独而又不安的情绪。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不惯山中夜月寒: 诗人开篇表明自己不习惯山中的寒冷夜晚,直接引入主旨。
  • 满窗树影藓花乾: 描绘窗外的景象,树影和枯萎的苔藓花象征着生命的凋零与孤寂。
  • 移床近壁不敢卧: 诗人将床移近墙壁,显示出他对环境的恐惧与不安。
  • 恐是龙蛇之屈蟠: 最后以“龙蛇”作比,表达对未知事物的恐惧,进一步加深了诗的情感深度。

修辞手法:

  • 比喻: “龙蛇”象征潜在的威胁,传达内心的恐惧。
  • 对仗: 诗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展现了对自然环境的不适与内心的恐惧,反映了人对孤独和未知的深刻思考,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复杂感受。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 代表自然的冷酷与无情。
  • 树影: 象征孤独与无助。
  • 藓花: 代表生命的脆弱与消逝。
  • 龙蛇: 代表未知的威胁与恐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移床近壁”的意思是什么?

    • A. 不敢睡觉
    • B. 靠近墙壁
    • C. 移动床铺
    • D. 以上皆是
  2. 诗中提到的“龙蛇”象征着什么?

    • A. 自然的美好
    • B. 生活的希望
    • C. 潜在的威胁
    • D. 友好的生物
  3. 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

    • A. 欢快
    • B. 忧伤
    • C. 愤怒
    • D. 平静

答案:

  1. D. 以上皆是
  2. C. 潜在的威胁
  3. B. 忧伤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静夜思》
  • 陶渊明的《饮酒》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相比,方岳的《暑不杂兴》在情感上更为内向,表现出一种孤独的忧伤,而杜甫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与牵挂。两首诗虽然都涉及夜晚的意境,但情感基调与表达方式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