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蠨蛸网罗遗逸,离留劝课农桑。
鸣蜩吸风饮露,反舌吹笙鼓簧。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自然界的生动场景,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农耕的重视。诗中提到的蠨蛸、鸣蜩等生物,以及它们的活动,都是自然中生生不息的象征,提醒人们珍惜和关注农桑之事。
注释
- 蠨蛸:一种海洋生物,通常指一种能够捕捉小动物的螃蟹,寓意对生活的捕捉和对自然的依赖。
- 鸣蜩:指一种鸣叫的昆虫,如蝉,象征夏季的生机与活力。
- 吸风饮露:形象地描绘了自然界的清新与生命的滋养。
- 反舌:指一种鸟类,能够发出优美的声音,象征自然的乐章。
- 笙鼓簧:笙、鼓、簧都是乐器,象征着自然的和谐与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方岳,宋代诗人,生于绍兴,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闻名,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乡村生活,体现了强烈的田园情怀。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北宋时期,正值农耕社会,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强调农桑的重要性,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农业的重视。
诗歌鉴赏
《演雅》是一首充满自然气息和田园情趣的诗作,方岳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夏秋季节的生动场景。诗的开头,"蠨蛸网罗遗逸"以生动的意象引入,展现了田园的生机与活力。这里的“遗逸”可能暗示着诗人对自然的向往和对生活中闲逸状态的追求。
接下来的“离留劝课农桑”,则直接呼应了对农业生产的重视,体现了诗人对农事的关心和期望。在这里,方岳不仅仅是在描绘自然,更是在借自然表达对人们生活方式的思考。
“鸣蜩吸风饮露”的描写则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生动性,仿佛让读者能够听到蝉鸣、感受到清风、品味到露水的甘甜。这种细腻的描写使得自然与人的生活紧密相连,形成了一种和谐的氛围。
最后一句“反舌吹笙鼓簧”则以乐器的比喻,象征着自然界的音乐与和谐,暗示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与对农事的重视,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和谐的赞美,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内涵。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蠨蛸网罗遗逸":通过对蠨蛸的描写,诗人引入自然的元素,暗示生活的悠闲和自然的富饶。
- "离留劝课农桑":强调农事的重要性,提倡人们应重视农业生产。
- "鸣蜩吸风饮露":描绘夏天的声音与气息,传达自然的清新。
- "反舌吹笙鼓簧":借用乐器,象征自然的和谐与美好,提升了诗的意象层次。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现象与生活状态相结合,形成生动的画面。
- 拟人:赋予自然界以人的行为,使得景物更具生机。
- 对仗:整首诗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热爱,强调农桑的重要性,体现了人们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
意象分析
- 蠨蛸:象征着自然的丰饶。
- 鸣蜩:代表夏季的生机。
- 饮露:象征自然的滋养。
- 乐器:象征自然的和谐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鸣蜩”是什么动物?
- A. 蝉
- B. 螳螂
- C. 蜗牛
-
“蠨蛸”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自然的生机
- B. 生活的困扰
- C. 人的孤独
-
这首诗强调了哪个方面的重要性?
- A. 文化
- B. 农业
- C. 商业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陶渊明和方岳都是田园诗的代表,两者都通过自然描写表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但陶渊明更多地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追求,而方岳则强调了农桑的重要性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方岳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