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罗门引 望月》

时间: 2025-01-01 16:33:37

素蟾散彩,九秋风露发清妍。

常娥尽有情缘。

留著三五盈盈,永夜照凭肩。

看晚妆临镜,若个婵娟。

寻常月圆。

恨都向、别时偏。

几度邮亭枕上,野店尊前。

珠明玉秀,算一日、相看一日仙。

人共月、长似今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素蟾散彩,九秋风露发清妍。常娥尽有情缘。留著三五盈盈,永夜照凭肩。看晚妆临镜,若个婵娟。寻常月圆。恨都向别时偏。几度邮亭枕上,野店尊前。珠明玉秀,算一日相看一日仙。人共月长似今年。

白话文翻译

皎洁的月亮如同散发着光彩的素蟾,九月的秋风和露水使得月亮显得格外清丽动人。嫦娥也曾有过情缘,留着那三五的圆月,照耀着漫漫长夜,依偎在肩头。看着镜子中的妆容,谁能够与我相比呢?平常的圆月,偏偏在分别的时候显得特别可恨。多少次在邮亭的枕头上,多少次在乡间的小店里举杯相对。明珠与美玉,算得上是朝夕相见的仙缘。人与月的相伴,似乎比这一年还要持久。

注释

  1. 素蟾:指明亮的月亮,蟾蜍寓意为月亮的象征。
  2. 常娥:嫦娥,传说中月宫的仙女,常被视为月亮的象征。
  3. 盈盈:形容月亮的圆满和美丽。
  4. 婵娟:即嫦娥,形容美丽的女子和月亮。
  5. 邮亭:古代驿站,旅途中休息的地方。
  6. 珠明玉秀:形容美玉和明珠,寓意美好珍贵的事物。

典故解析

嫦娥奔月的故事源于古代神话,常常与月亮的美丽和孤独相联系。诗中提到的嫦娥不仅象征着美丽,还反映了对爱情和归属感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好问(1250年-1320年),字仲明,号天溪,元代诗人。他的诗作以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而著称,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历史文化。

创作背景

《婆罗门引 望月》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交融的时期。诗人借助月亮这一意象,表达对人世离合的感慨以及对美好情感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婆罗门引 望月》通过描绘秋月的清丽与嫦娥的情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情感的向往与对离别的惆怅。诗歌开头以“素蟾散彩”引入,生动地描绘出明亮的月光照耀在清冷的秋夜,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接着提到嫦娥的情缘,使得诗歌在神话与现实之间游走,增添了一层浪漫的色彩。

诗中反复提及的“月圆”与“别时偏”,表明了诗人在月光下对离别的深切思考。每当月圆之时,正是思念之际,这种情感在“几度邮亭枕上,野店尊前”中得以体现。在时间的流逝中,人与月的相伴似乎成了诗人内心深处永恒的寄托。

“珠明玉秀,算一日相看一日仙”一句,展现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珍贵与美好,恰如明珠与美玉般难得,表达了对相聚的珍惜与美好回忆的向往。整首诗在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情感交织中,形成了一幅悠远而动人的画面,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素蟾散彩:月亮如同白色的蟾蜍,散发着五彩的光辉,形象生动。
  • 九秋风露发清妍:九月的秋风与露水使得月亮显得格外清丽,描绘出秋天的宁静与美丽。
  • 常娥尽有情缘:提到嫦娥,暗示她与月亮之间的情感联系,增添了神秘色彩。
  • 留著三五盈盈,永夜照凭肩:三五指的是每个农历的十五和十六日,象征着圆满与团聚。
  • 看晚妆临镜,若个婵娟:自我审视与嫦娥的比较,表达对美丽的自信和嫉妒。
  • 寻常月圆,恨都向别时偏:在平常的月圆之夜,思念与遗憾愈加明显。
  • 几度邮亭枕上,野店尊前:回忆与友人相聚的时光,带有乡愁意味。
  • 珠明玉秀,算一日相看一日仙:珍贵的情感如同明珠与美玉,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 人共月长似今年:人与月的陪伴似乎比年头更为持久,传达了对时间与情感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亮比作素蟾,形象而生动。
  • 拟人:赋予月亮情感与性格,使之更具人性化。
  • 对仗:诗句之间的平衡与对称,使得律动感增强。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情感的追求与对离别的惆怅,借助月亮这一意象,传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与感情珍贵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亮:象征孤独与思念,美丽与宁静。
  • 嫦娥:象征着美丽与爱情,传达了对美好情感的向往。
  • 珠明玉秀:象征珍贵的情感与关系,表达了对相聚时光的珍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常娥”指的是哪个传说中的人物?

    • A. 西游记中的唐僧
    • B. 月宫的仙女
    • C. 花木兰
  2. 填空题:诗中“素蟾散彩,九秋风露发清妍”,描绘的是____的夜晚。

  3. 判断题:诗人通过月亮表达了对离别的惆怅。 (是/否)

答案

  1. B
  2. 秋天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同样以月亮为主题,表达思乡之情。
  • 杜甫《月夜忆舍弟》:通过月亮引出对兄弟的思念。

诗词对比

  • 元好问《婆罗门引 望月》 vs 李白《静夜思》
    • 两首诗均以月亮为核心意象,但元好问更侧重于人际情感与离别的惆怅,而李白则侧重于思乡之情,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作品选》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
  • 《月亮与中国诗词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