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罗门引(用韵别郭逢道)》
时间: 2025-01-19 15:31:3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婆罗门引(用韵别郭逢道)》
作者: 辛弃疾
绿阴啼鸟,阳关未彻早催归。
歌珠凄断累累。回首海山何处,
千里共襟期。叹高山流水,
弦断堪悲。中心怅而,似风雨落花知。
更拟停云君去,细陶诗。
见君何日,待琼林宴罢醉归时。
人争看宝马来思。
白话文翻译:
在绿荫下鸟儿啼鸣,阳光未透,早已催促归去。
歌声珠落似断音,回首望去海山何处,
千里之外我们曾共期盼。叹息高山流水,
琴弦断裂令人悲伤。心中惆怅,仿佛风雨中的落花已知。
更想在云间停留,与你共吟细腻的诗篇。
不知何时再见你,待到琼林宴席结束,醉意归来之时。
人们都争相观看宝马,思念在心。
注释:
字词注释:
- 绿阴:指树木的阴影。
- 啼鸟:鸟鸣声。
- 阳关:阳光照射的地方,古诗中常指明亮的气氛。
- 歌珠:比喻美妙的歌声。
- 累累:形容断裂的声音,令人忧伤。
- 千里共襟期:指与友人共期相见的愿望,尽管相隔千里。
- 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
- 弦断:指琴弦断裂,象征失去。
- 似风雨落花知:仿佛风雨中的落花也懂得惆怅。
- 琼林宴:指宴席,通常是高雅场合。
- 宝马:美丽的马,象征富贵与荣耀。
典故解析:
- 高山流水:出自《列子·汤问》,比喻知音难觅,表达了对真挚友谊的赞美与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与李清照并称。其词风豪放、激昂,作品多表达爱国情怀及对时局的忧虑。辛弃疾在词中常融入个人情感,展现了丰富的内心世界。
创作背景: 《婆罗门引》是辛弃疾在分别友人郭逢道之际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此时,辛弃疾正处于南宋的动荡岁月中,个人命运与国家兴亡交织,使得其作品充满了历史的沉重感。
诗歌鉴赏:
《婆罗门引》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展现了作者对友谊的珍视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开篇以“绿阴啼鸟”引入,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象征着友谊的绵延与美好。而“阳关未彻早催归”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离别的无奈,进一步加深了情感的厚度。
全诗情感真挚,层层递进,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尤其是“叹高山流水,弦断堪悲”一句,既道出了对知音的渴望,也展现了对友谊脆弱性的哀叹。最后的“见君何日,待琼林宴罢醉归时”更是将思念之情推向高潮,期待再次相聚的美好愿景,却又夹杂着无奈。
整首词通过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的结合,展现了辛弃疾对人生、友谊的深刻思考,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历史变迁的敏感与忧虑。语言清丽而意境深远,使得这首词成为了表达离愁别绪的经典之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绿阴啼鸟,阳关未彻早催归。
描绘了春日的场景,鸟儿在绿荫下鸣叫,阳光尚未完全照亮,暗示时间的流逝与归家的催促。 -
歌珠凄断累累。
形容美妙的歌声如珠落地般断裂,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忧伤。 -
回首海山何处,千里共襟期。
回望过去的美好时光,尽管相隔千里,仍然怀念与友人共度的时光。 -
叹高山流水,弦断堪悲。
叹息知音难觅,琴弦断裂象征着失去的友谊,令人感到悲伤。 -
中心怅而,似风雨落花知。
诗人内心感到惆怅,仿佛风雨中的落花也能理解这种心情。 -
更拟停云君去,细陶诗。
希望能在云端停留,与友人一起吟诵诗歌。 -
见君何日,待琼林宴罢醉归时。
表达对重逢的渴望,期待在宴席结束后再见的时刻。 -
人争看宝马来思。
最后提到人们争相观看宝马,暗示对物质的追逐与内心思念的冲突。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求,增强情感的深度。
- 拟人:将风雨中的落花拟人化,表达情感的共鸣。
- 对仗:整首词的结构工整,形成对仗,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友谊、时光流逝的反思,展现了辛弃疾对人生和情感的深刻理解,表达了对知音的渴望与对离别的惋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绿阴:象征着生机与友谊。
- 鸟鸣:代表着自然的声音,也暗示着思念的情感。
- 高山流水:象征着知音与友谊的珍贵。
- 琼林宴:象征着高雅的社交场合与美好的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高山流水”象征什么?
- A. 知音难觅
- B. 自然景色
- C. 离别的惆怅
-
“见君何日,待琼林宴罢醉归时”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友人的期待
- B. 对时间的无奈
- C. 对生活的满足
-
诗中“绿阴啼鸟”中“啼鸟”指的是?
- A. 鸟儿的歌声
- B. 人的思念
- C. 自然景观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辛弃疾与李清照的作品都反映了对离别与友谊的思考,但辛弃疾更侧重于豪放与激昂的情感,而李清照则更加细腻与柔情,展现了女性特有的思念情愫。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辛弃疾词全集》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