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罗门引》
时间: 2025-01-06 13:45:4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隐花裙褶,两人抬起露双钩。
香尘踪迹难留。何用东昏贴地,
莲瓣满朱楼。有残红软衬,一路风流。
卢家莫愁。正步步见娇羞。
记取风前旋舞,掌上绸缪。
魂销月下,提金缕刬袜殿东头。
喜花径玉露初收。
白话文翻译
隐约的花裙褶,两人轻轻抬起露出的双钩。
那香气和尘埃的踪迹难以留住。何必等到黄昏时分才低头,
莲瓣满是朱楼的装饰。有了残红轻柔的陪衬,真是一路风流。
卢家何必愁苦?每一步都显得娇羞。
记得在风中旋转的舞姿,掌心的绸缪如梦。
魂魄在月下销魂,提着金缕的袜子走到殿东头。
喜见花径上玉露刚刚收集。
注释
- 隐花裙褶:指隐约可见的花裙褶,表现出一种含蓄之美。
- 双钩:指头发上的发钩,象征女性的妆饰。
- 香尘:香气与尘埃,暗示美丽的瞬间难以捕捉。
- 东昏:黄昏时分,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美好的结束。
- 莲瓣:象征纯洁和美丽的花瓣,常用于描绘女性的优雅。
- 残红软衬:指残存的红花,与柔和的氛围相得益彰。
- 掌上绸缪:手掌心上的绸缪,形象地描绘了温柔的情感互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求可,清代诗人,作品以细腻、婉约著称,常表达对自然和人情的细腻观察。其诗风受唐诗影响,善于运用意象和修辞。
创作背景
《婆罗门引》创作于清代,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华景象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描绘的情景,结合了对女性之美的赞美和对爱情的细腻思考。
诗歌鉴赏
《婆罗门引》是一首充满情感和画面感的词作,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爱情的细腻刻画。开篇的“隐花裙褶”便引人入胜,隐约的花裙,象征着温柔和含蓄的美。两人抬起的双钩,揭示了亲密的情感。整首诗在描绘过程中,通过细腻的意象和生动的场景,展现出一种轻盈而浪漫的氛围。
诗中提到的“香尘踪迹难留”,表现了时间的无情和对美好瞬间的惋惜。随后,诗人通过“莲瓣满朱楼”构建了一个华丽而梦幻的意境,反映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爱情的憧憬。最后几句“魂销月下,提金缕刬袜殿东头”,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展现了在月下的浪漫与惆怅,细腻地描绘了爱情中的甜蜜与忧伤。
整首诗在用词上追求精致,意象的运用既有生活的真实感,又饱含情感的深邃,展现了陆求可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隐花裙褶:描绘女性的服饰,暗示柔美和妩媚。
- 两人抬起露双钩:表现出亲密的互动。
- 香尘踪迹难留:强调美好瞬间的短暂。
- 何用东昏贴地:质问时间的流逝,暗含对美好时光的渴望。
- 莲瓣满朱楼:用莲瓣象征纯洁与华丽,烘托出环境的美。
- 有残红软衬:暗示美好的事物常有残缺,体现了一种淡淡的忧伤。
- 一路风流:形容行走中的轻盈和洒脱。
- 正步步见娇羞:描绘女性的羞怯之美。
- 记取风前旋舞:回忆舞动的美好瞬间。
- 掌上绸缪:表现柔情与爱恋的亲密。
- 魂销月下:在月下的迷醉与沉醉。
- 提金缕刬袜殿东头:营造了浪漫的场景。
- 喜花径玉露初收:结尾留有一丝希望与温暖。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莲瓣”比喻女性的美。
- 拟人:将时间和风描绘得如人般情感。
- 对仗:如“香尘踪迹难留”与“喜花径玉露初收”,形成音韵的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爱情与美好瞬间展开,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短暂美好时光的珍惜,展现出诗人细腻的情感与独特的审美情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花裙:象征女性的柔美与优雅。
- 香尘:代表浪漫与短暂的美好。
- 莲瓣:象征纯洁与美丽。
- 月下:暗示浪漫和思念。
- 玉露:象征清新和新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婆罗门引》的作者是? A. 李白
B. 陆求可
C. 苏轼
D. 杜甫 -
诗中“一路风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伤感
B. 轻盈洒脱
C. 忧愁
D. 惊讶 -
“香尘踪迹难留”中的“香尘”指的是什么? A. 烟雾
B. 香气与尘埃
C. 光影
D. 风声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同样展现了爱情与美的主题。
- 李清照的《如梦令》:描绘女性情感与生活的细腻。
诗词对比
- 《长恨歌》与《婆罗门引》:两者都表达了爱情的美好与忧伤,但《长恨歌》更为悲壮,而《婆罗门引》则显得轻盈与细腻。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陆求可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