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罗门引》
时间: 2025-01-19 19:45:1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婆罗门引
作者: 苏穆
西风过后,更无落叶作秋声。
锦机偏动幽情。
万里天涯路窄,何处月长盈。
叹沧波一片,轻换阴晴。
凝眸短檠,浑未辨旧时明。
况又潇潇细雨,遥夜争鸣。
繁华梦久,怕相将都付与云屏。
愁玉女立尽残更。
白话文翻译:
在西风吹过后,再也没有树叶发出秋天的声音。
锦缎织机却触动了我内心的幽情。
万里天涯的路途显得格外狭窄,哪儿能看到圆满的明月?
叹息着波涛汹涌,轻易地就换了阴晴。
我凝视着短暂的灯光,竟分不清昔日的明亮。
更何况,这细细的雨丝,遥夜中声声不断。
繁华的梦已经太久,怕是将一切都交付给了云屏。
愁苦如同玉女站尽了残更的时光。
注释:
字词注释:
- 锦机:指织锦的机具,比喻织造情感的过程。
- 天涯路窄:意指距离虽然遥远,心与心之间却显得格外亲近。
- 沧波:指波涛汹涌的海洋。
- 短檠:短小的灯笼,象征微弱的光亮。
- 玉女:古代传说中的仙女,常用来形容美丽女子。
典故解析:
本诗中的“月长盈”借用月亮的盈缺,隐喻人生的变化与无常;“潇潇细雨”则引发人们对离别与思念的情感联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穆(生年不详),清代诗人,以细腻的感情和清新的意象著称。他的诗作多反映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的交融,风格典雅而充满情韵。
创作背景:
《婆罗门引》写于清代,背景下的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的纠葛,促使诗人通过这首词表达对人生无常与情感变化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婆罗门引》是苏穆的一首经典之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在秋冬交替时节的孤独与思索。开头“西风过后,更无落叶作秋声”一句,瞬间传达出季节更迭带来的寂寥感,仿佛整个世界都在沉默。接下来的“锦机偏动幽情”,则将个人情感与外在环境结合,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波动与思念。
诗中充满了对远方的惆怅与对过往的追忆,“万里天涯路窄,何处月长盈”表达了对人生旅途的感慨,似乎在问:在这漫长的旅途中,真正的归宿在哪里?整首诗的情感在细雨与夜晚的交响中愈加浓烈,尤其是“繁华梦久,怕相将都付与云屏”,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梦境的破碎,似乎在预示着美好时光的无奈与失落。
总的来说,这首词以其优美的意象、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敏锐观察与深刻理解,给人以无限的遐想与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西风过后,更无落叶作秋声:秋风吹过,落叶无声,暗示时光的流逝与孤寂。
- 锦机偏动幽情:织机轻动,传递出内心的情感波动。
- 万里天涯路窄,何处月长盈:尽管距离遥远,心灵的亲近让路途显得狭窄,反问月亮的圆满何处可寻。
- 叹沧波一片,轻换阴晴:叹息波澜壮阔,轻易变换的阴晴象征着人生的无常。
- 凝眸短檠,浑未辨旧时明:凝视微弱的灯光,难以分辨往日的光辉。
- 况又潇潇细雨,遥夜争鸣:细雨绵绵,夜晚的声音不断,营造出凄凉氛围。
- 繁华梦久,怕相将都付与云屏:繁华的梦境已久,恐怕一切都将化为虚无。
- 愁玉女立尽残更:愁苦如同绝美的女神,站在了残酷的时光尽头。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锦机”比喻内心情感的动荡。
- 拟人:如“月长盈”赋予月亮情感。
- 对仗:整首词在结构上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孤独感,同时也流露出对未来的迷茫与不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风:象征秋天的到来,暗示变化。
- 落叶:象征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 月亮:象征理想与追求。
- 细雨:象征愁苦与思念。
- 云屏:象征虚幻与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西风过后,更无落叶作秋声”中“秋声”指的是什么?
- A. 风声
- B. 落叶声
- C. 秋天的声音
- D. 上述皆是
-
本诗的主题主要是?
- A. 季节变化
- B. 人生无常
- C. 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D. 自然风景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月下独酌》:同样描绘了对月亮的思考与人生哲理,但更多地突出孤独与自得的情感。
- 《春望》:同样流露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但更加强调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忧虑。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