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晨起 张耒 〔宋代〕
晓色淡朦胧,园林白露浓。 寒丛蛩响畔,秋屋叶声中。 更老心犹壮,虽贫尊不空。 浮生仗天理,不拟哭途穷。
白话文翻译
清晨的景色淡淡朦胧,园林中白露浓重。 寒冷的草丛中蟋蟀鸣叫,秋天的屋檐下落叶沙沙作响。 即使年岁已高,心志依然雄壮;虽然生活贫困,酒杯从不空置。 人生依仗天理,不打算在困境中哭泣。
注释
- 晓色:清晨的景色。
- 淡朦胧:淡淡地模糊不清。
- 白露:秋天的露水。
- 寒丛:寒冷的草丛。
- 蛩响:蟋蟀的叫声。
- 秋屋:秋天的房屋。
- 叶声:落叶的声音。
- 更老:更加年老。
- 心犹壮:心志依然雄壮。
- 虽贫:虽然生活贫困。
- 尊不空:酒杯从不空置。
- 浮生:人生。
- 仗天理:依仗天理。
- 不拟:不打算。
- 哭途穷:在困境中哭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晨的景象,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虽年老但心志不衰,即使生活贫困也保持乐观的态度。诗中“浮生仗天理,不拟哭途穷”一句,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积极面对困境的决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晨的景色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园林中的白露、寒丛中的蟋蟀鸣叫和秋屋下的落叶声,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诗人通过这些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自己虽年老但心志依然雄壮,即使生活贫困也保持乐观的态度。诗中的“浮生仗天理,不拟哭途穷”一句,更是深刻地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理解和对困境的积极应对。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晓色淡朦胧,园林白露浓。
- 描绘清晨的景色,淡淡朦胧的晓色中,园林里的白露显得格外浓重。
- 用“淡朦胧”形容晓色,营造出一种朦胧的美感。
- “白露浓”则突出了秋天的气息。
-
寒丛蛩响畔,秋屋叶声中。
- 描写寒丛中蟋蟀的鸣叫声和秋屋下落叶的声音。
- “蛩响畔”和“叶声中”通过对声音的描写,增强了诗的生动感。
-
更老心犹壮,虽贫尊不空。
- 表达诗人虽年老但心志依然雄壮,即使生活贫困,酒杯从不空置。
- “更老心犹壮”体现了诗人的坚韧和乐观。
- “虽贫尊不空”则表现了诗人的豁达和对生活的热爱。
-
浮生仗天理,不拟哭途穷。
- 总结诗人对人生的理解,认为人生应依仗天理,不打算在困境中哭泣。
- “浮生仗天理”体现了诗人对天理的信任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 “不拟哭途穷”则表现了诗人面对困境的积极态度。
修辞手法:
- 拟人:通过将自然景物赋予人的情感,如“寒丛蛩响畔”中的“蛩响”,增强了诗的生动感。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晓色淡朦胧,园林白露浓”和“寒丛蛩响畔,秋屋叶声中”,使诗句更加工整。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清晨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虽年老但心志依然雄壮,即使生活贫困也保持乐观的态度。诗中的“浮生仗天理,不拟哭途穷”一句,深刻地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理解和对困境的积极应对。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晓色:清晨的景色,营造出一种朦胧的美感。
- 白露:秋天的露水,突出了秋天的气息。
- 寒丛:寒冷的草丛,增强了诗的生动感。
- 蛩响:蟋蟀的叫声,通过对声音的描写,增强了诗的生动感。
- 秋屋:秋天的房屋,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叶声:落叶的声音,通过对声音的描写,增强了诗的生动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晓色淡朦胧”描绘的是什么时间段的景色?
- A. 清晨
- B. 傍晚
- C. 夜晚
- D. 正午
-
诗中“寒丛蛩响畔”中的“蛩响”指的是什么?
- A. 鸟鸣
- B. 蟋蟀叫声
- C. 风声
- D. 水声
-
诗中“浮生仗天理”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什么态度?
- A. 悲观
- B. 乐观
- C. 无所谓
- D. 迷茫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困境的积极应对。
-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诗词对比:
- 张耒的《晨起》与杜甫的《登高》:两首诗都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困境的积极应对。
- 张耒的《晨起》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首诗都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多首诗作,对宋代诗歌有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张耒诗集》:收录了张耒的全部诗作,对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有详细的介绍。
- 《宋代文学史》:对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详细的介绍,对理解张耒的诗作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