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五言二首》

时间: 2025-01-01 14:06:15

剖决时通夕,将迎或望尘。

官为贤令尹,位下郡专人。

尚欲平州欠,何曾叹县贫。

能容老夫否,负耒去为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剖决时通夕,将迎或望尘。
官为贤令尹,位下郡专人。
尚欲平州欠,何曾叹县贫。
能容老夫否,负耒去为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治理地方的热情和对民生的关心。诗中提到,决策的时刻已经到来,可能会迎来新的希望。虽然身为地方官员,有时却感到位置的局限与责任的重大。作者希望能改善地方的经济状况,而不只是抱怨贫困。最后,他表达了愿意扛起责任,为百姓服务的决心。

注释:

  • 剖决:指的是决策,处理事务的意思。
  • :夜晚,指时间。
  • 望尘:比喻追赶,希望能赶上某种进展。
  • 贤令尹:指贤明的地方官。
  • :古代地方行政区划,指行政区域。
  • 平州:指希望使某地经济平稳。
  • 县贫:指地方贫困。
  • 能容:能否容纳。
  • 负耒:扛着犁,表示耕作,象征为民服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梦阮,号山岚,宋代诗人、词人,曾任官职,后因政治原因辞官归隐。他的作品多关注民生,具有很强的现实主义色彩,表达对百姓疾苦的同情。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民生困苦,诗人通过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反映了对地方治理的思考与愿望,体现了他心系百姓的情怀。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示了刘克庄作为一名官员的责任感和对民生的关心。开篇“剖决时通夕”,直指当时政治决策的重要性,暗示着变化的来临。诗人以“将迎或望尘”表达了对未来局势的期待,同时又流露出对现实的思考。他并不满足于仅仅身为“贤令尹”,而是希望能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实际贡献。通过“尚欲平州欠,何曾叹县贫”,诗人直面贫困问题,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而不是消极抱怨。“能容老夫否,负耒去为民”则进一步强调了他愿意为民众奉献的决心,这不仅是一种责任感的体现,更是一种对理想的追求。整首诗语言简练却情感真挚,流露出诗人对民生的深刻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剖决时通夕:表明决策的重要性和时效性。
  • 将迎或望尘:表达对未来的期盼和对变化的渴望。
  • 官为贤令尹:描绘自己的身份和角色。
  • 位下郡专人:反映出官员的职责和位置的局限性。
  • 尚欲平州欠:表达对地方经济的关心和改善的愿望。
  • 何曾叹县贫:质问为何只抱怨而不采取行动。
  • 能容老夫否:询问自己是否能被接受,展现谦卑。
  • 负耒去为民:表明愿意回归田园,为百姓服务的决心。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将迎或望尘”与“官为贤令尹”形成对仗,使诗句更具韵律感。
  • 比喻:使用“负耒”以象征为民服务的精神。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强调责任与担当,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的关切以及愿意为民众奉献的决心,体现了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结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时通夕:象征变化与希望。
  • 望尘:代表追求与期望。
  • 负耒:象征耕作与为民服务的责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剖决时通夕”中的“剖决”指什么? A. 分裂
    B. 决策
    C. 解决
    D. 讨论

  2. 诗中“何曾叹县贫”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态度? A. 消极
    B. 责任感
    C. 不满
    D. 无奈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同样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对民生的关怀。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反映民生疾苦和对社会的思考。

诗词对比:

  •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刘克庄的诗更为细腻,关注民生与责任,而李白则更注重豪情与个体自由,展示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宋代文学史》
  • 《刘克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