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孚应祠十二韵》
时间: 2025-01-06 12:29:3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孚应祠十二韵
作者:刘克庄
吾翁宰木下,有蛟穴而居。
一旦忽死去,灵物不待躯。
秦时灌口君,髣佛其人欤。
但当咏雩风,不必焚尪巫。
三农相劳苦,万顷皆上腴。
其功及百世,否则吾其鱼。
沈沈孚应祠,轮奂粲碧朱。
何当春服成,童冠相携扶。
牢醴荐閟宫,风谣采康衢。
它日送迎神,诗亦不可无。
吾笔虽卑弱,实录非敢诬。
斐然勒碑阴,窃比韩与苏。
白话文翻译:
我父亲在树下做官,那里有蛟龙的穴居。
一朝忽然去世,灵魂不需依靠躯体。
秦朝的灌口君,真像他那样的人吗?
只需吟唱雩风歌,不必焚烧巫师。
三农辛劳苦,广袤田地皆丰腴。
他的功德传至百世,否则我也难以继承。
孚应祠在幽深处,装饰华丽如碧朱。
何时春装完成,童子冠冕相扶持?
用美酒祭祀神灵,吟风唱和在康衢。
将来送迎神明,诗歌也不可少。
我笔虽微弱,实录非敢虚妄。
字迹清晰可辨,偷偷比肩韩愈与苏轼。
注释:
- 蛟:传说中的一种水生动物,常用来象征神秘的力量。
- 雩风:古代祭祀风神的仪式,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和祈求。
- 三农:指农民、农业和农村,强调农民的辛苦与付出。
- 孚应祠:祭祀神灵的庙宇,表达对祖先和自然神灵的敬畏。
- 牢醴:祭祀时所用的食物与美酒。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1269),字景文,号癸庵,南宋诗人,擅长诗、词、文。其诗风豪放,语言清新,常以自然景物和生活百态为题材,表现个人情感与社会理想。
创作背景:
《孚应祠十二韵》是刘克庄在祭祀先祖或神明时所作,表达对故人的怀念和对自然神灵的敬畏,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农业的重视及对神灵的崇拜。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父亲的追忆与对自然的敬畏,体现出诗人对家庭、社会及自然的深切关怀。开头两句描绘了父亲宰木的场景,蛟穴的隐喻使人感受到自然的神秘与无常,紧接着父亲的去世引发了对生命和灵魂的思考。诗中提到的“秦时灌口君”,不仅是对历史的追溯,也是对英雄人物的缅怀。诗人在写作中反映出对农民辛劳的同情,强调了农业的重要性。结尾部分,诗人以自己的微薄之力记录历史,表达了对文学的追求与对前辈的敬仰。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吾翁宰木下,有蛟穴而居:描述父亲的职业和自然环境,蛟穴象征着神秘与不可捉摸的力量。
- 一旦忽死去,灵物不待躯:突显生命的脆弱与灵魂的独立性。
- 秦时灌口君,髣佛其人欤:追忆历史人物,展现对英雄的崇敬。
- 但当咏雩风,不必焚尪巫:强调祭祀的方式,反对迷信。
- 三农相劳苦,万顷皆上腴:赞美农民的辛勤与丰收的成果。
- 其功及百世,否则吾其鱼:希望功德流传,表达对后代的期许。
- 沈沈孚应祠,轮奂粲碧朱:描绘祭祀场所的华美,体现对神灵的尊重。
- 何当春服成,童冠相携扶:畅想春季的团聚与庆祝场景。
- 牢醴荐閟宫,风谣采康衢:描绘祭祀的盛况与喜庆的氛围。
- 它日送迎神,诗亦不可无:强调诗歌在祭祀中的重要性。
- 吾笔虽卑弱,实录非敢诬:谦虚地表达自己的创作态度。
- 斐然勒碑阴,窃比韩与苏:将自己的诗与前辈相提并论,表达志向。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蛟穴”象征神秘与未知。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讲究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个人、家庭、历史和自然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敬畏、对农民的同情以及对文化传承的重视,体现出深厚的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蛟:象征神秘力量,代表自然的不可预知。
- 孚应祠:传递对祖先和神灵的敬仰。
- 春服与童冠:象征团聚与欢庆,传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蛟穴”象征什么?
- A. 自然的神秘
- B. 古代的居所
- C. 农田的丰收
- D. 祖先的灵魂
-
诗中提到的“三农”指的是?
- A. 农民、农业、农村
- B. 三个农田
- C. 三个季节
- D. 三个神明
-
“牢醴荐閟宫”描绘的是?
- A. 祭祀的盛况
- B. 农田的丰收
- C. 自然的美丽
- D. 家庭的团聚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描绘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但更侧重于对战争的感慨。
- 王维《鹿柴》:以自然景物为主,表达宁静与和谐,风格较为清幽。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对宋代诗词的经典作品进行汇编。
- 《中国古代文学史》:对古代文学的流派和风格进行系统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