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裳中序第一》

时间: 2025-01-01 17:57:15

缄床气正漉。

雾月濛濛漂乱屋。

僵梦欲回又复。

听荒燕背凉,残礁衔哭。

长风怒郁。

带暗潮、低咤难鞠。

光何处、一灯倦立,冷白熨银粟。

波簌。

刺天悬纛。

唤酒怅、无名断续。

窗前飞絮自逐。

失影街南,绕袂幽独。

病猧惊巷曲。

近逝水、愁城夜筑。

苍茫里、红桑孤伫,静共海云宿。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霓裳中序第一

作者: 汪洋 〔当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缄床气正漉。雾月濛濛漂乱屋。僵梦欲回又复。听荒燕背凉,残礁衔哭。长风怒郁。带暗潮低咤难鞠。光何处一灯倦立,冷白熨银粟。波簌。刺天悬纛。唤酒怅无名断续。窗前飞絮自逐。失影街南,绕袂幽独。病猧惊巷曲。近逝水愁城夜筑。苍茫里红桑孤伫,静共海云宿。


白话文翻译:

在静谧的床上,气息正浓,雾月朦胧,如同漂浮的房屋。僵硬的梦想欲回却又无法回归。听那荒凉的燕子在背后发出凉意,残破的礁石在哭泣。长风怒吼,暗潮低伏,发出低沉的咆哮。灯光在哪里,一盏灯倦怠地伫立,冷白的光如同熨烫过的银粟。波浪轻轻拍打,犹如刺天的旗帜。呼唤酒杯,却无名无绪,断断续续。窗前飞舞的絮状物自顾自地飘荡。失去影子的街道南侧,衣袂飘飘,幽独徘徊。病态的猕猴惊吓街巷的曲折。近在咫尺的流水愁苦地筑成了夜间的城市。在苍茫的夜里,红桑树孤独地伫立,与海云静静相伴。


注释:

字词注释:

  • 缄床: 指静谧的床榻。
  • : 过滤、渗透,形容气息浓重。
  • 荒燕: 指孤独的燕子,象征着冷清和荒凉。
  • 残礁: 残破的礁石,象征失落和悲哀。
  • 长风怒郁: 强烈的风声和郁闷的情绪。
  • 冷白熨银粟: 形容灯光的冷清,犹如白色的银粒。
  • 飞絮: 飘荡的柳絮,象征时光流逝。

典故解析:

  • “逝水愁城”: 可引申为时光流逝带来的无奈与忧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洋,现代诗人,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邃的情感著称,其作品常常融入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交融,展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当代,可能反映了现代都市生活的孤独与无奈,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霓裳中序第一》是一首通过细腻的意象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展现了现代人内心的孤独与迷惘。诗中,作者巧妙地运用了“缄床”“雾月”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又静谧的氛围,仿佛置身于一个孤独的空间,四周静谧而又充满了复杂的情感。通过“长风怒郁”“荒燕背凉”等意象,作者将自然界的变化与内心的情感紧密联系在一起,表现出一种无处寄托的愁苦与迷茫。

此外,诗中对光影的描写,如“光何处一灯倦立,冷白熨银粟”,不仅展现了孤独的氛围,也象征着对生活的思考与无奈。整首诗在细腻的意象构建中,表达了对过去的追忆与对未来的迷茫,展示了现代人面对生活时的脆弱与坚定。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缄床气正漉: 描绘静谧的环境气氛,暗示内心的沉思。
  • 雾月濛濛漂乱屋: 通过雾月的意象,营造出一种迷离的氛围。
  • 僵梦欲回又复: 表现内心对梦境的向往与困扰。
  • 听荒燕背凉,残礁衔哭: 燕子的孤独与礁石的悲鸣,引发情感共鸣。
  • 长风怒郁: 强烈的风声象征着情绪的激烈。
  • 光何处一灯倦立: 失落的光芒象征着孤独与疲惫。

修辞手法:

  • 比喻: “冷白熨银粟”比喻灯光的冷清。
  • 拟人: “残礁衔哭”赋予无生命的物体以情感。
  • 对仗: 诗句结构整齐,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自然意象与内心情感的交织,探讨了孤独、迷惘与对生活的反思,展现了现代人心灵深处的脆弱与坚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缄床: 代表内心的宁静与沉思。
  • 雾月: 象征模糊的记忆与情感。
  • 荒燕: 体现孤独与失落。
  • 残礁: 代表被遗忘的过去与悲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长风怒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愤怒
    • C. 忧郁
    • D. 平静
  2. “冷白熨银粟”中“银粟”比喻什么?

    • A. 月光
    • B. 繁星
    • C. 灯光
    • D. 雨水

答案:

  1. C. 忧郁
  2. C. 灯光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by 李白
  • 《月夜忆舍弟》 by 杜甫

诗词对比: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现了孤独与思乡之情,但通过月光的意象传达出一种温柔的思念,而汪洋的《霓裳中序第一》则更倾向于表达对生活的无奈与深思,风格上更加沉重与复杂。


参考资料:

  • 《现代诗歌鉴赏》- 作者:李华
  • 《古诗词赏析与解读》- 作者: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