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裳中序第一 柬遐翁香岛,和惠词原韵》
时间: 2025-01-01 12:45:1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霓裳中序第一
柬遐翁香岛,和惠词原韵
作者: 吴湖帆
惊心会破国。满目繁华都换物。
多少恩朝怨夕。伫流水坠花,消声磨色。
愁丝万尺。但恨无良史词笔。
凭阑望碧云暮合,木末自寥寂。
拚掷。紫骝红勒。漫独对铜驼溅泣。
重经前度翠陌。劫后余痕,感念谁客。
怅怀遥路北。纵信美湖山似昔。
争如我年时憔悴,鬓畔渐霜白。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国破家亡的深切忧虑,眼前的繁华似乎都被换成了无尽的哀愁。多少恩怨情仇在朝夕之间流转,仿佛在流转的水流和落下的花瓣中消失无踪。心中的愁绪如同万丈的丝线,然而却恨自己没有才能将这些情感写成美好的诗篇。俯身凭栏,望着碧空云淡,心中愈发感到孤寂。只好独自一人,泪洒铜驼之下。曾经走过的翠绿小路,留下了一道道劫后余痕,感叹谁又是来访的旅客。遥想北方的旅途,虽然湖山依旧美丽,但不如我年轻时的容颜,鬓边渐渐见了霜白。
注释
- 惊心:心中震惊、忧虑。
- 满目繁华都换物:眼前的繁华景象已经全然改变。
- 怅怀:感到怅惘和怀念。
- 紫骝红勒:指马的颜色,象征青春与活力。
- 铜驼:指古代的一种交通工具,借指离别和旅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吴湖帆(1894-1968),清末民初著名画家、书法家和诗人。他的作品多描绘江南山水,风格典雅,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国破家亡之际,充满了对故国的思念与惋惜。时代的巨变和个人的经历交织在一起,使得诗人感到无比惆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惊心会破国”开篇,直接表露了诗人内心的忧虑,展现出国破家亡的悲惨情境。接着,诗人以“满目繁华都换物”描绘了曾经繁华的景象如今已然消失。诗中多次提及恩怨情仇,表现出诗人对往昔的无尽怀念与怀疑,似乎在质问历史的无情与变迁的无奈。
在意象的运用上,诗人通过“流水”、“落花”表现时间的流逝,以及个人情感的萎缩。愁丝万丈,恰如心中的苦闷无处发泄,令人感到心痛。诗人借“凭阑望碧云”来表达孤独与寂寞,也让人感受到一种对美好往昔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无奈。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吴湖帆对历史与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惊心会破国:表达了对国家破败的深刻忧虑。
- 满目繁华都换物:曾经的繁华景象已然消失。
- 多少恩朝怨夕:恩怨情仇在流转的时间中交织。
- 伫流水坠花,消声磨色:时间的流逝让一切都变得无声无息。
- 愁丝万尺:形容心中愁苦的绵延。
- 但恨无良史词笔:感叹没有才能将悲伤写成诗。
- 凭阑望碧云暮合:对远方的思念与孤独感。
- 木末自寥寂:表达孤独的心境。
- 拚掷,紫骝红勒:青春的象征。
- 漫独对铜驼溅泣:独自流泪,思念往昔。
- 重经前度翠陌:追忆过去的美好。
- 劫后余痕,感念谁客:时代巨变后的感伤与不安。
- 怅怀遥路北:对北方旅途的怀念与不安。
- 纵信美湖山似昔:虽然风景依旧,但心境已然不同。
- 争如我年时憔悴,鬓畔渐霜白:对比青春与衰老,感叹人生的无常。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流水”、“坠花”比喻时间的流逝。
- 对仗:在部分句式中使用了对仗的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美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国破家亡的深切感怀,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无奈、对美好往昔的怀念以及对人生衰老的感慨。
意象分析
- 流水:象征时间的流逝与无情。
- 落花:象征青春的逝去与美好事物的消失。
- 碧云:象征诗人对未来的渴望与幻想。
- 铜驼:象征离别与旅行,表现孤独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惊心会破国”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欢乐
- B. 忧虑
- C. 兴奋
-
诗中提到的“紫骝红勒”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青春
- C. 哀愁
-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感慨?
- A. 对未来的期待
- B. 对衰老的无奈
- C. 对国家的希望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
- 《登高》(杜甫):抒发了对社会动荡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春望》(杜甫)与《霓裳中序第一》在表达对国破家亡的感慨上有相似之处,均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深思与个人命运的无奈。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吴湖帆诗文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