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旅寓
杜荀鹤 〔唐代〕
暗算乡程隔数州,欲归无计泪空流。
已违骨肉来时约,更束琴书何处游。
画角引风吹断梦,垂杨和雨结成愁。
去年今日还如此,似与青春有旧仇。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旅途中对故乡的思念与无奈。诗中提到,旅途遥远,回家的路隔着几州的距离,想要归去却无计可施,眼泪白白流淌。已然违背了和亲人相聚的承诺,琴书束缚我又该去何处游玩。画角的音声随风而来,吹断了我对梦的追逐,垂柳在细雨中愁绪缠绵。去年今日,我的处境与现在一样,似乎与我的青春有着某种旧怨。
注释:
- 暗算:暗中计算,隐约推测。
- 乡程:回乡的路程。
- 骨肉:指亲人,尤其是父母和兄弟姐妹。
- 琴书:指音乐和书信,象征着文人生活的情趣。
- 画角:一种乐器,通常用以引导气氛。
- 垂杨:垂柳,常被用来比喻离别的愁绪。
- 旧仇:旧日的怨恨或不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荀鹤(约850年-903年),字子美,号澄江,唐代诗人,曾任翰林学士,以诗见长,尤其是在抒情诗方面颇有造诣,作品多表达对人生、自然的感悟及对故乡的思念。
创作背景:
《旅寓》创作于杜荀鹤的旅途之中,反映了他在外漂泊时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在唐代,许多士人都面临着外出求仕或被贬的境遇,诗中流露出的情感与当时社会背景密切相关。
诗歌鉴赏:
《旅寓》一诗以其深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吸引了读者。开头两句,诗人通过“暗算乡程隔数州”表达了旅途的遥远与归乡的渴望,展现了一种对故乡的深切思念。接下来的“欲归无计泪空流”则流露出一种无奈,表现出诗人对现状的无力感。此时,亲情已经变得遥不可及,诗人对“骨肉来时约”的追忆更显得心酸。
第三联,通过乐器的描绘,诗人将情感与自然环境相结合,画角的声音与风的呼啸相伴,似乎是对梦境的追溯,却又被现实打断,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无奈对比。最后,诗人在回忆中感叹“去年今日还如此”,暗示时间的流逝并没有改变他的境遇,令人感到深深的惆怅。
整首诗情感细腻,意象丰富,展现了旅居生活的孤独与思乡的愁苦。杜荀鹤通过对比手法,将青春的美好与现实的苦涩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深刻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暗算乡程隔数州:暗中计算回乡的路程,发现已隔了几州,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
- 欲归无计泪空流:想要回去却无计可施,眼泪白流,表达了无奈与悲伤。
- 已违骨肉来时约:已经违背了与亲人相聚的约定,增添了孤独感。
- 更束琴书何处游:琴书束缚了我,难以再随意游玩,暗示了内心的沉重。
- 画角引风吹断梦:画角声随风而来,打断了梦的追逐,象征着美好的愿望被现实击破。
- 垂杨和雨结成愁:垂柳与雨水相结合,象征着愁绪的缠绵。
- 去年今日还如此:说明时间的流逝并未改变现状,增添了对时间无情的感慨。
- 似与青春有旧仇:青春的无奈与现实的苦涩,仿佛有着不可言说的怨恨。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垂杨和雨”,将自然景象与情感结合。
- 拟人:画角声被赋予了引导情感的力量。
- 对仗:如“欲归无计泪空流”与“已违骨肉来时约”,形成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与无奈,表达了对亲情的渴望与与青春流逝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乡程:象征着归属感与亲情。
- 泪水:象征着离别的苦楚与无助。
- 琴书:象征着文化与记忆的牵绊。
- 画角: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逐。
- 垂杨与雨:象征着愁绪与自然的共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旅寓》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杜荀鹤
- C. 白居易
- D. 王维
-
诗中提到的“画角”象征什么?
- A. 喜悦
- B. 乡愁
- C. 追梦
- D. 离别
-
诗中“去年今日还如此”表达了什么?
- A. 时间的无情
- B. 美好的回忆
- C. 对未来的期望
- D. 生活的快乐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
- 《长恨歌》 - 白居易
诗词对比: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与离愁,但风格更为沉重。
- 王之涣《登鹳雀楼》:虽然主题不同,但都展现了对自然的感悟与人生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杜荀鹤诗集》
- 《唐代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