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蔡融因题》

时间: 2025-01-19 15:31:28

杖藜时复过荒郊,来到君家不忍抛。

每见苦心修好事,

未尝开口怨平交。

一溪寒色渔收网,半树斜阳鸟傍巢。

必若天工主人事,肯交吾子委衡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访蔡融因题
作者:杜荀鹤

杖藜时复过荒郊,
来到君家不忍抛。
每见苦心修好事,
未尝开口怨平交。
一溪寒色渔收网,
半树斜阳鸟傍巢。
必若天工主人事,
肯交吾子委衡茅。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大意是:我时常拄着拐杖走过荒郊野外,来到你的家中,心中不忍离去。每当我看到你辛勤地修身齐家,做一些善事时,我从不曾抱怨与你的交往。溪水映着寒色,渔夫正在收网;半树的斜阳下,鸟儿依偎在巢旁。如果真如天工安排一切,何必再让你交给我这简单的竹茅?


注释:

  • 杖藜:拄着藤杖,表示年纪大或行走不便。
  • 荒郊:偏远的乡村或荒凉的地方。
  • 君家:指蔡融的家。
  • 苦心:费尽心思。
  • 平交:平常的交往。
  • 寒色:水面泛出的寒冷色彩。
  • 斜阳:落日的余晖。
  • 鸟傍巢:鸟儿依偎在巢旁,描绘温馨的画面。
  • 天工:自然的造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荀鹤(约850年-933年),唐代诗人,字子美,号梅溪,晚号南山,生于长安,世称“杜南山”。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著称,尤擅长山水田园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杜荀鹤与友人蔡融的交往中,表达了对蔡融修身齐家的敬佩与友谊之情。诗中提到的“荒郊”与“寒色”,既展示了诗人游历的环境,也蕴含着他对友谊的珍视。


诗歌鉴赏:

杜荀鹤的《访蔡融因题》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诗的开头“杖藜时复过荒郊”,以“杖藜”引入,既显示了诗人的孤独与年迈,也暗示了他向往友情的心情。接着,他来到蔡融家,描绘了友人修身齐家、尽心尽力做好事的画面,表现了对友人的欣赏与钦佩。

“每见苦心修好事,未尝开口怨平交”,这句尤为动人,诗人不仅没有对交往的平淡感到不满,反而为友人的努力而感到欣慰,展现了他宽厚的胸怀。后半部分通过“寒色渔收网,半树斜阳鸟傍巢”,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和谐的田园画面,进一步渲染出诗人对自然与友谊的热爱。

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意境中,蕴含了一种淡淡的哲理,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支持,彰显了杜荀鹤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杖藜时复过荒郊:诗人拄着拐杖,时常走过荒凉的乡村,表现了他的孤独与对友谊的渴望。
  • 来到君家不忍抛:来到朋友蔡融的家,心中不忍离去,显示了对友谊的珍视。
  • 每见苦心修好事:每次看到蔡融辛勤努力做善事,表达了对其努力的认可。
  • 未尝开口怨平交:从不抱怨与蔡融的平常交往,体现了诗人的宽容与理解。
  • 一溪寒色渔收网:描绘溪水的寒色,渔夫在收网,营造出一种冷清而恬静的景象。
  • 半树斜阳鸟傍巢:夕阳斜照,鸟儿依偎在树旁的巢中,传递出温馨的气氛。
  • 必若天工主人事:如果真是天意安排的事情,表达了对自然规律的敬畏。
  • 肯交吾子委衡茅:希望蔡融能够将简单的事物交给自己处理,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信任。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杖藜”比喻诗人的孤独和年迈。
  • 拟人:鸟儿“傍巢”,赋予鸟儿情感,增强了意境的生动性。
  • 对仗:如“寒色渔收网,半树斜阳鸟傍巢”,对仗工整,增添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友谊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朋友蔡融的敬佩和温情,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反映出一种超越时间与空间的深厚友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色:象征宁静与清冷,反映诗人内心的孤寂。
  • 斜阳:象征黄昏,暗示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 鸟巢:象征温暖与栖息地,传达出对家庭与安定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杖藜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友谊
    • B. 孤独
    • C. 幸福
    • D. 财富
  2. 诗中“寒色渔收网”的意境主要表现了什么?

    • A. 热闹
    • B. 宁静
    • C. 悲伤
    • D. 兴奋
  3. 诗人对蔡融的态度是?

    • A. 抱怨
    • B. 疏远
    • C. 钦佩
    • D. 不满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孟浩然《春晓》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景色,表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热爱。
  • 孟浩然《春晓》:通过春天的景色,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享受。

两首作品在意境上与杜荀鹤的《访蔡融因题》相似,都充满了对自然与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古代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