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下初秋寓泊》
时间: 2025-01-19 14:45:3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下初秋寓泊
杜荀鹤 〔唐代〕
濛濛烟雨蔽江村,
江馆愁人好断魂。
自别家来生白发,
为侵星起谒朱门。
也知柳欲开春眼,
争奈萍无入土根。
兄弟无书雁归北,
一声声觉苦于猿。
白话文翻译
在朦胧的烟雨中,江边的小村庄显得格外模糊,
江边的旅馆让思念的人倍感忧愁。
自从离开家乡,我的头发已变白,
为了追寻星光,特意来拜访朱门。
虽然知道柳树想要在春天绽放新的眼睛,
可惜浮萍无根,无法扎根于泥土。
兄弟间没有音信,孤雁已经飞回北方,
每当听到猿啼,心中倍感苦涩。
注释
- 濛濛:形容雾气或雨水弥漫的样子。
- 蔽:遮蔽、遮挡。
- 江馆:江边的旅馆。
- 断魂:形容思念之情,令人心如刀割。
- 朱门:指富贵人家,常用来象征权贵。
- 柳欲开春眼:柳树想在春天发芽。
- 入土根:扎根于泥土。
- 无书:没有书信。
- 雁归北:大雁飞回北方,象征离散与孤独。
- 猿:猿猴,常用其叫声来表现孤独和悲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荀鹤,字季鹰,号白云,是唐代著名诗人,生于贞元时期。其诗风清新、恬淡,擅长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他的作品多表现离愁别绪,常与友人或亲人之间的情感联系紧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初秋时节,诗人可能因旅途中的孤独和思念而写下此作。诗中描绘了江边的景象,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江下初秋寓泊》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诗人在朦胧的烟雨中,描绘了江边的景色,流露出无尽的思乡之情。开篇的“濛濛烟雨蔽江村”,通过细腻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又忧郁的氛围,仿佛身处于梦境之中。江馆成为了思念的寄托,而“愁人好断魂”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情感的深度。诗人用“自别家来生白发”来表达离别的痛苦和时间的无情,随着时间的流逝,思念愈发沉重。
在“也知柳欲开春眼,争奈萍无入土根”中,诗人借用柳和萍的对比,暗示了他对春天和希望的向往,但又因现实的无奈而感到失望。兄弟间的疏离感与孤雁归北的情景交相辉映,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结尾的“觉苦于猿”则通过猿的啼叫,将思念与悲伤的情感推向高潮,令人感同身受。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自然景色的描绘,又有深刻的人生感悟,展示了诗人卓越的艺术才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濛濛烟雨蔽江村:描绘了江边村庄在烟雨中的模糊景象,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忧伤的氛围。
- 江馆愁人好断魂:江边的旅馆让愁苦的人感到心如刀割,表现了思乡的情感。
- 自别家来生白发:自从离开家乡,诗人感到岁月无情,头发已变白,暗示时间的流逝和思念的加重。
- 为侵星起谒朱门:为了追寻星光而去拜访权贵之家,暗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也知柳欲开春眼:知道柳树想在春天发芽,象征着希望与生机。
- 争奈萍无入土根:然而浮萍无根,无法扎根,表达了对希望无奈的感慨。
- 兄弟无书雁归北:兄弟之间没有音信,孤雁飞回北方,表现出孤独与离散。
- 一声声觉苦于猿:听到猿啼,心中感到苦涩,增强了孤独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将江边的景象与诗人的情感结合,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内心感受。
- 拟人:如“柳欲开春眼”,赋予柳树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全诗在结构上呈现出对仗的美感,增加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离别和思念的深刻表现,反映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感和对家乡的思念。通过江边的景色和个人的情感,诗人表达了对亲人、朋友的深切怀念,展现了人对情感与时间流逝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烟雨:象征模糊与伤感,渲染出心情的沉重。
- 江馆:代表异乡的孤独与思念,成为情感的寄托。
- 柳:象征希望与生命的延续。
- 萍:无根的漂浮,象征着无依无靠和无奈。
- 雁:象征离散与孤独,唤起思乡情感。
- 猿:其啼声加深了孤独的氛围,成为思念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濛濛烟雨蔽江村”的意思是: A. 乡村景色美丽
B. 雨雾笼罩村庄
C. 江水清澈见底 -
诗人用“自别家来生白发”表达了什么? A. 离家后变得快乐
B. 离家久了头发变白
C. 感到年轻 -
诗中“兄弟无书雁归北”表达了: A. 兄弟间的亲密
B. 对兄弟的思念与孤独
C. 雁的归来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夜忆舍弟》 by杜甫:同样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
- 《静夜思》 by李白:描绘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恋。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现了对亲人的思念,但更多地体现了家庭的凝聚力。
- 李白的《静夜思》:通过对月光的描绘,引出对故乡的思念,情感上更加直接而浓烈。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杜荀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