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夜食炒栗有感
作者: 陆游 〔宋代〕
齿根浮动叹吾衰,
山栗炮燔疗夜饥。
唤起少年京辇梦,
和宁门外早朝来。
白话文翻译:
在夜里吃着炒栗子,感叹自己衰老,牙齿在栗子间浮动。山里的栗子经过火烤,能解我夜晚的饥饿。唤起我年轻时梦见的京城繁华,仿佛那早晨在和宁门外的朝廷上班。
注释:
字词注释:
- 齿根:指牙齿的根部,暗示作者的年老和衰弱。
- 浮动:形容牙齿在吃栗子时的颤动,隐含对衰老的无奈和感叹。
- 炮燔:指炒或烤制,多用于描述栗子等食物的制作过程。
- 疗:治疗,缓解,意指栗子能解饥饿。
- 京辇梦:指年轻时梦想进入京城,做官的愿望。
- 和宁门:指宋代京城的一个门,象征权力与繁华。
典故解析:
"和宁门"是指宋朝都城汴京的一处地点,诗中提及,反映了作者对年轻时理想与现实的对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词人、爱国者。他的诗作以抒发爱国情怀、描绘民生及表达个人情感著称。陆游的生平经历了南宋初期的安定到后期的战乱,作品深刻反映了时代的变迁。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陆游晚年,正值其年老体衰之际,情感上充满了对往昔岁月的追忆和对现实生活的感慨,体现了其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夜食炒栗有感》是一首极具个人色彩的诗作,表面上看似简单的饮食描写,实则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和人生哲理。诗的开头便以“齿根浮动叹吾衰”引入,透出一种对衰老的无奈与叹息,显示出作者对自身老态的自省与感伤。此处的“齿根浮动”不仅是对年老身体的真实写照,更是对青春逝去的深切感慨。接着,作者用“山栗炮燔”描绘了夜食的情景,栗子的香气和热度似乎在为他解渴,成为夜晚饥饿的慰藉,这一细节显示出生活的朴素与温暖。
而当诗人唤起“少年京辇梦”,则是对年轻时的理想与抱负的追忆,表现出一种对过往的怀念与对现状的反思。这种对比手法在诗中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张力,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岁月的无情。最后一句“和宁门外早朝来”,不仅是对年轻时追求的再现,更隐含了对理想与现实的交织与冲突,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理想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齿根浮动叹吾衰:通过“齿根浮动”展现衰老的身体状态,表达诗人对衰老的感叹。
- 山栗炮燔疗夜饥:夜晚吃炒栗子,栗子的热度和香气缓解了饥饿,体现了简单的生活乐趣。
- 唤起少年京辇梦:回忆年轻时的理想与追求,反映出对过往的怀念。
- 和宁门外早朝来:提及具体的地理位置,象征着理想与现实的距离。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衰老与年轻理想的对比,增强情感的深度。
- 细节描写:通过“山栗炮燔”具体化生活场景,增强诗的真实感。
- 象征:和宁门外暗示了权力与理想,反映出诗人的人生追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夜食的描写,映照了诗人对衰老的感慨与对过去理想的追忆,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对理想的坚持,具有深刻的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栗子:象征生活的温暖与简单,同时也是对衰老的无奈。
- 京辇:象征理想与抱负,反映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和宁门:象征权力与繁华,体现出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距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齿根浮动”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生活的满足
- B. 对衰老的感叹
- C. 对理想的追求
-
“山栗炮燔”中的“炮燔”指的是什么?
- A. 烧烤
- B. 炒制
- C. 蒸煮
-
诗中提到的“和宁门”象征着什么?
- A. 乡村生活
- B. 权力与理想
- C. 个人情感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杜甫):同样表达对岁月流逝的感叹。
- 《静夜思》(李白):对故乡的思念与个人情感的表达。
诗词对比:
- 陆游与李白:陆游的诗多关注历史与现实中的个人情感,而李白则更倾向于抒发豪情与对自由的向往,二者在表达方式和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陆游诗词全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