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甚戏作绝句八首 其七》

时间: 2025-01-19 20:47:35

读书但觉惭轮扁,补吏非能去箭张。

白发归为林下叟,固应饥不餍糟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读书但觉惭轮扁,
补吏非能去箭张。
白发归为林下叟,
固应饥不餍糟糠。

白话文翻译:

读书时只觉得惭愧于自己的拙劣,做官的也不是能解决心中怨气的。白发已经归于林中的老者,自然应该饥饿,却仍然不满足于粗糙的饭食。

注释:

  • 轮扁:指古代的木匠,形容技艺拙劣。
  • 补吏:指做官或任职的行为。
  • 箭张:指心中的怨气或不满。
  • 白发:象征年老,经历了许多岁月。
  • 林下叟:指隐居在山林中的老者,常用来形容归隐的人。
  • 固应饥不餍糟糠:固然应该饥饿,但却不满足于粗糙的食物,表达了一种对生活的无奈与无力。

典故解析:

此诗中提到的“白发归为林下叟”,可以追溯到古代隐士的生活,隐士往往选择远离尘嚣,归隐山林,追求宁静的生活。这种生活方式在中国文化中被视为一种高洁的选择,反映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失望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爱国者。他的一生经历了国家的沦陷和个人的屈辱,诗风豪放,常表达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陆游晚年,正值其经历的困苦与无奈之时。诗中流露出对自己处境的自嘲与对生活的深沉思考,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四句表达了陆游对自己处境的深刻反思与无奈。开头两句,诗人以读书为引子,表达了对自己才华的自愧和对官场的不满,展现出一种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心理。尤其是“惭轮扁”,不仅指技艺的拙劣,也暗含了对自己仕途的失望。接下来的“白发归为林下叟”,则将个人的老去与世俗的纷争形成对比,传达出一种归隐的渴望与内心的挣扎。最后一句“固应饥不餍糟糠”则更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生活无奈的接受,显示出一种对命运的无力感。整体上看,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了复杂的情感,展现了陆游对人生的深邃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读书但觉惭轮扁”:读书时只感觉到自己的无能与拙劣。
    2. “补吏非能去箭张”:做官的事情并非能解决心中的怨气。
    3. “白发归为林下叟”:年老的我如同隐居的老者。
    4. “固应饥不餍糟糠”:虽然应该感到饥饿,却仍旧不满足于粗糙的食物。
  • 修辞手法

    1. 对比:将读书与做官的无力感进行对比,突显内心的困惑。
    2. 象征:白发象征着年老与经历,林下叟象征隐逸的生活理想。
    3. 反讽:通过“固应饥不餍糟糠”表达对生活的无奈与接受。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陆游对自己处境的深刻反思,流露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的无奈,展现了诗人的人生态度与情感。

意象分析:

  • 白发:象征着老年、智慧与人生的经历。
  • 林下叟:象征隐士的生活,代表对世俗的厌倦与向往宁静的心愿。
  • 糟糠:象征贫困与艰苦的生活,表达了对生活困境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本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陆游
    D. 白居易

  2. “白发归为林下叟”中的“林下叟”意指: A. 读书人
    B. 隐士
    C. 官吏
    D. 农民

  3. 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是: A. 乐观
    B. 无奈与接受
    C. 愤怒
    D. 忽视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 杜甫的《登高》

诗词对比

  • 陆游的诗与白居易的诗在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同样表达了对人生的无奈和对理想的追求,但陆游更加强调个人的困境和对理想生活的渴望,而白居易则更多地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情冷暖。

参考资料:

  1. 《陆游诗文集》
  2.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3. 《宋代文学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