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仁智堂 赵蕃 〔宋代〕 公乎仁且智,意托山与水。唱道本龙门,遗尘仍栗里。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啊,您既仁慈又智慧,您的意志寄托于山川之间。您传扬的道理源自高远的龙门,留下的遗迹依旧在宁静的栗里。
注释: 字词注释:
- 公乎:对某人的尊称,此处指某位具有仁智品质的人。
- 仁且智:仁慈与智慧并存。
- 意托山与水:意志或精神寄托于自然山水之中。
- 唱道:传扬道理或教义。
- 本龙门:源自高远的龙门,比喻高深的学问或道理。
- 遗尘:留下的痕迹或遗迹。
- 仍栗里:依旧在宁静的栗里,栗里可能指某地名,象征宁静或隐逸之地。
典故解析:
- 龙门:古代传说中鲤鱼跃过龙门即化为龙,比喻高远的学问或地位的提升。
- 栗里:可能指某地名,具体典故需进一步考证,但在此诗中象征宁静或隐逸之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宋代诗人,与刘过、徐玑、赵师秀并称“永嘉四灵”。其诗风格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之景,表达隐逸之情。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赵蕃在游历或隐居时所作,表达了对某位具有仁智品质的人的敬仰,以及对其传扬的道理和遗迹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远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某位仁智之士的敬仰。诗中“公乎仁且智”直接点明了所赞颂之人的品质,而“意托山与水”则进一步以山水为载体,寄托了对其高尚情操的向往。后两句“唱道本龙门,遗尘仍栗里”则通过典故的运用,既展现了这位仁智之士的学问渊博和高远,又暗示了其遗迹的宁静与深远影响。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宋代山水田园诗的特色。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公乎仁且智”:直接赞颂某人的仁慈与智慧。
- “意托山与水”:以山水为寄托,表达对其高尚情操的向往。
- “唱道本龙门”:通过“龙门”典故,展现其学问渊博和高远。
- “遗尘仍栗里”:暗示其遗迹的宁静与深远影响。
修辞手法:
- 比喻:“本龙门”将学问或道理比作高远的龙门。
- 象征:“栗里”象征宁静或隐逸之地。
主题思想: 整首诗赞颂了一位具有仁智品质的人,并通过山水、典故等意象,表达了对其高尚情操的向往和对其遗迹的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与水:象征自然、宁静与深远。
- 龙门:象征高深的学问或道理。
- 栗里:象征宁静或隐逸之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公乎仁且智”赞颂了某人的什么品质? A. 勇敢与智慧 B. 仁慈与智慧 C. 仁慈与勇敢 答案:B
-
“唱道本龙门”中的“龙门”比喻什么? A. 高深的学问 B. 宁静的地方 C. 隐逸之地 答案:A
-
“遗尘仍栗里”中的“栗里”象征什么? A. 高深的学问 B. 宁静的地方 C. 隐逸之地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推荐与山水田园主题相近的诗作,如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对比,两者都以山水为背景,但赵蕃的诗更侧重于表达对某位仁智之士的敬仰,而王维的诗则更多表达隐逸之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可进一步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文学史》:了解宋代诗歌的发展背景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