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何叔信》

时间: 2025-01-19 17:49:59

苔藓斑斑过雨廊,菱荷猎猎晚秋乡。

庐山大似要元亮,江夏安能隐戴良。

酒遇诸豪君可敌,诗逢二妙我无长。

昔何勇锐今何怯,畅叙深孤咏与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苔藓斑斑过雨廊,菱荷猎猎晚秋乡。庐山大似要元亮,江夏安能隐戴良。酒遇诸豪君可敌,诗逢二妙我无长。昔何勇锐今何怯,畅叙深孤咏与觞。

白话文翻译:

雨后的廊道长满了斑斑点点的苔藓,晚秋的乡间菱荷在风中猎猎作响。庐山的美景仿佛在邀请元亮(陶渊明),江夏之地怎能隐居戴良(戴逵)。饮酒时遇到众多豪杰你能匹敌,作诗时遇到两位妙手我自愧不如。曾经多么勇敢锐气如今却显得怯懦,尽情畅谈却深感孤独,只能以咏诗和饮酒来慰藉。

注释:

字词注释:

  • 苔藓斑斑:形容苔藓生长茂盛,斑斑点点。
  • 菱荷猎猎:形容菱荷在风中摇曳的声音。
  • 庐山: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 元亮:陶渊明的字,东晋著名诗人,以隐逸著称。
  • 江夏:地名,今湖北武汉一带。
  • 戴良:戴逵,东晋时期的隐士。
  • 诸豪:众多豪杰。
  • 二妙:两位诗才出众的人。
  • 无长:自愧不如。

典故解析:

  • 庐山大似要元亮:引用陶渊明的隐逸生活,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江夏安能隐戴良:引用戴逵的隐居故事,表达对隐居生活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子固,号章泉,南宋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这首诗是赵蕃在晚年所作,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身境遇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赵蕃在晚年对自身境遇的反思,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对历史人物的引用,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对历史人物的巧妙引用,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深切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感慨。诗中“苔藓斑斑过雨廊”和“菱荷猎猎晚秋乡”两句,以生动的意象描绘了雨后廊道和晚秋乡间的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后文通过对庐山和江夏的提及,以及对陶渊明和戴逵的引用,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结尾的“昔何勇锐今何怯”,则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境遇的反思,以及对过去和现在的对比感慨。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赵蕃晚年诗作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苔藓斑斑过雨廊:描绘雨后廊道长满苔藓的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
  2. 菱荷猎猎晚秋乡:描绘晚秋乡间菱荷在风中摇曳的声音,增添了诗意的动感。
  3. 庐山大似要元亮:引用陶渊明的隐逸生活,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4. 江夏安能隐戴良:引用戴逵的隐居故事,表达对隐居生活的思考。
  5. 酒遇诸豪君可敌:表达在饮酒时遇到众多豪杰,自己能与之匹敌的自信。
  6. 诗逢二妙我无长:表达在作诗时遇到两位妙手,自己自愧不如的谦逊。
  7. 昔何勇锐今何怯:表达对自身境遇的反思,以及对过去和现在的对比感慨。
  8. 畅叙深孤咏与觞:表达尽情畅谈却深感孤独,只能以咏诗和饮酒来慰藉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庐山大似要元亮”,将庐山比作邀请陶渊明的地方,形象生动。
  • 对仗:如“酒遇诸豪君可敌,诗逢二妙我无长”,通过对比表达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对历史人物的引用,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感慨,以及对自身境遇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苔藓斑斑:描绘雨后廊道长满苔藓的景象,营造出静谧的氛围。
  • 菱荷猎猎:描绘晚秋乡间菱荷在风中摇曳的声音,增添诗意的动感。
  • 庐山: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象征隐逸生活的美好。
  • 江夏:地名,象征隐居的可能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庐山大似要元亮”中的“元亮”指的是谁? A. 陶渊明 B. 戴逵 C. 赵蕃 D. 李白

  2. 诗中“江夏安能隐戴良”中的“戴良”指的是谁? A. 陶渊明 B. 戴逵 C. 赵蕃 D. 李白

  3. 诗中“酒遇诸豪君可敌”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孤独 B. 自信 C. 无奈 D. 忧郁

答案: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戴逵的《隐居诗》: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思考。

诗词对比:

  • 赵蕃的《次韵何叔信》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两者都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赵蕃的诗更多了一份对现实生活的无奈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风和创作背景。
  • 《陶渊明集》:收录了陶渊明的诗作,有助于理解其隐逸思想。
  • 《戴逵诗集》:收录了戴逵的诗作,有助于理解其隐居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