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友山索诗卷汀州急递到昭武》

时间: 2025-01-04 09:59:17

清时无事更年丰,两地风光诗咏中。

可是山前无警报,旗铃千里递诗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清时无事更年丰,两地风光诗咏中。可是山前无警报,旗铃千里递诗筒。

白话文翻译

在这清闲的时代,年年丰收,诗歌在两地的风光中吟唱。可是山前没有警报,诗歌的传递就像旗铃一样,千里之外也能送到。

注释

  • 清时:指清明的时节,象征安宁无事的时代。
  • 无事:没有烦恼,生活安逸。
  • 年丰:指年年丰收,形容农作物生长良好。
  • 两地风光:指两地的美丽风景。
  • 警报:这里用作隐喻,表示一种警觉或警示。
  • 旗铃:古时传递消息的工具,用来传递信息。
  • 千里递诗筒:形容诗歌可以跨越千里传递。

典故解析

诗中并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旗铃千里”可以理解为古时传递信息的方式,表达诗歌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流动性,反映出诗人对于诗歌传播的珍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复古,字子昂,号秋水,南宋时期著名诗人,擅长山水诗和咏怀诗。其诗风清新自然,富有情感,常以生活的琐事入诗,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宋代,当时社会相对安定,经济繁荣,诗人通过描绘这种清闲的生活状态,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对诗歌传递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安宁的时代,诗人在享受自然风光的同时,感受到诗歌的魅力和力量。诗的开头“清时无事更年丰”,直接点明了时代背景和生活状态,给人以宁静和美的感受。接着“两地风光诗咏中”,展示了诗人与自然的亲密联系,诗歌成为了他与自然对话的桥梁。

然而,诗的后半部分引入了“可是山前无警报”,在美好的表面下,暗含了一丝忧虑与反思。没有警报意味着没有警觉,诗人是否在提醒我们,面对美好的生活也要保持警惕?这种对比使得整首诗更具深度,既有对丰收的赞美,也有对现实的思考。

最后一句“旗铃千里递诗筒”,则把诗歌的传递与沟通寓意化,展现了诗歌跨越时空的力量,传递思想和情感。整首诗在轻松的语调中,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显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清时无事更年丰:清明的时代,没有烦恼,岁岁年年都丰收。
  2. 两地风光诗咏中:两地的美景都在诗歌的吟唱中,表现出诗歌的美好。
  3. 可是山前无警报:虽然生活美好,但山前却没有警觉的信号,暗示潜在的危险。
  4. 旗铃千里递诗筒:诗歌能够跨越千里传递,表现出艺术的力量和生命的延续。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无事”与“年丰”,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旗铃千里递诗筒”用旗铃比喻诗歌的传播,形象生动。
  • 对比:前后句之间的对比,增强了诗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诗歌的追求,同时也提醒人们在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时,保持警醒。诗歌不仅是情感的宣泄,也是思考与反思的过程。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清时:象征安宁与丰收的时代。
  • 风光:自然的美好,代表了生活的恬静与美丽。
  • 警报:暗示潜在的危险与不安。
  • 旗铃:传递信息的象征,代表了艺术与交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清时”指的是什么?

    • A. 时代的清明
    • B. 清晨的时光
    • C. 清凉的天气
  2. 诗中提到的“警报”主要指什么?

    • A. 自然灾害的预警
    • B. 生活中的警觉
    • C. 诗歌的警示
  3. “千里递诗筒”的意思是什么?

    • A. 诗歌的传播
    • B. 诗歌的创作
    • C. 诗人的旅行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李白《将进酒》:同样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豪情,然而更倾向于放纵与豪放。
  • 杜甫《春望》:则表现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反映出社会的动荡与诗人的责任感。

这两首诗与戴复古的作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各自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