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林下得月以木阴蔽遮为恨
夏日思栽千树林,月明恨不扫寒阴。
眼前物物皆如此,世事何能两遂心。
白话文翻译:
在林下得到月光,却因树阴遮蔽而感到遗憾。
夏天时我想要种上千树,明亮的月光让我怨恨那寒冷的阴影。
眼前的事物皆是如此,世间的事情又怎能两全其美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林下:树林之下,指树林中的环境。
- 得月:得到月光,这里指月光洒落。
- 木阴:树木的阴影。
- 恨:遗憾、怨恨。
- 寒阴:阴冷的影子。
- 遂心:如愿、满足。
典故解析: 本诗未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而是表达了个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复古,字景阳,号复古,宋代诗人,以其清新的风格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著称。他的诗作常常体现出对生命的思考与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夏日,诗人面对繁茂的林木,感受到月光的美丽,却又因树影的遮蔽而有所失落,反映了他对自然和人生的复杂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夏日林下景象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无奈。开头提到“夏日思栽千树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与热爱,似乎想要在夏日中亲近自然,寻求一种宁静的生活。然而,随之而来的“月明恨不扫寒阴”,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月光的明亮与树荫的阴冷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无法实现的失落感。
“眼前物物皆如此”,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周围一切事物的观察与思索,似乎在借助自然来反思人生的无常与困扰。最后一句“世事何能两遂心”,更是直指人生的矛盾与痛苦,表明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事情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状态,令人感到无奈。
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理想的追求,似乎在暗示我们在面对生活的种种困惑时,必须学会接受现实的无常。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林下得月以木阴蔽遮为恨:在树木的阴影下,得到的月光却因为树阴的遮蔽而感到遗憾。
- 夏日思栽千树林:在夏天,我想要栽种成千上万的树木。
- 月明恨不扫寒阴:明亮的月光让我怨恨那寒冷的树阴。
- 眼前物物皆如此:眼前的一切事物都是如此。
- 世事何能两遂心:世间的事情怎能让人两全其美呢?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树阴比作一种阻碍,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无法实现的失落。
- 对仗:诗中各句之间的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音乐性。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冲突的思考,反映了人们在追求美好事物时常常面临的无奈与遗憾。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光:象征美好、高洁的理想。
- 树阴:象征现实中的障碍和困扰。
- 夏日:象征生命的旺盛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木阴”指的是什么?
A. 阳光
B. 树木的阴影
C. 月光 -
诗中提到“世事何能两遂心”,意指什么?
A. 生活很美好
B. 理想与现实常常不能兼顾
C. 人生没有烦恼 -
诗人对月光的态度是?
A. 喜欢
B. 失望
C. 无所谓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月光的思考,但其情感更偏向于思乡,而戴复古的诗则是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两者都运用了自然景象来抒发内心的感受,但主题和情感基调略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诗词鉴赏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