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题瘦石所藏朱彝尊《梧月词序》墨迹卷子》
时间: 2025-01-06 07:24:0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饥驱人去,信轮蹄踏遍雁门羊石。
故国故家零落尽,忍对铜驼荆棘。
覆楚东瓯,椎秦博浪,一念缠胸臆。
胥涛如吼,古今悲恨同激。
多事章奏推贤,大廷呈艺,博得金门籍。
赐第赐餐承雨露,腾笑歌诗成集。
志士缁衣,故人碧血,往事宁堪忆。
移家愿杳,人间留此残墨。
白话文翻译
因饥饿而离去,马蹄声踏遍了雁门和羊石。
故乡和家园已经破碎,面对铜驼与荆棘,心中难忍。
楚国已覆灭,东瓯也已倾塌,心中念头缠绕如同胸中重物。
波涛如怒吼,古今的悲恨交织在一起。
多事之时,奏章推举贤士,在朝堂上展现才能,获得金门的光荣。
获得封地和食禄,承受着雨露恩泽,欢笑歌唱,诗作成集。
志士身披粗衣,故人血染碧衣,往事怎能再提。
移家愿望渺茫,唯有人间留有这残存的墨迹。
注释
- 雁门羊石:雁门关是古代的军事要地,羊石可能指的是关外的某个地方。
- 铜驼:古代指代故乡,铜驼是古代的交通工具。
- 楚东瓯:指楚国和东瓯国,代表着历史的兴衰。
- 胥涛:指波涛汹涌的江河。
- 金门籍:金门是古代科举的象征,指获得功名。
- 缁衣:指志士,特指那些有理想追求的人。
- 碧血:指故人的英勇和牺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钟敬文,近代著名诗人,擅长古典诗词,作品通常充满感慨与历史反思。其诗风深受唐诗影响,常用典故,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社会动荡的时期,作者感受到故国的破碎与历史的悲哀,反映了对国家、故乡的思念以及对社会现状的无奈。
诗歌鉴赏
《念奴娇》通过描绘个人的历史情感,展现了对故国的深切怀念和对历史兴衰的无奈。诗中开头以“饥驱人去”引入,立即给人以强烈的现实感,表达了战乱带来的生离死别和家园的破碎。接着,诗人用“忍对铜驼荆棘”来象征对故乡的痛苦回忆,铜驼本是骏马,然而此时却与荆棘相伴,形成鲜明的对比,映射出昔日繁华的消逝。
在表达历史的沉重感时,诗人引用了“楚东瓯”、“秦博浪”等典故,展示了历史的遗留和交织的悲恨,强调古今的悲哀相似。最后,诗人以“志士缁衣,故人碧血”来表达对曾经志同道合者的怀念,言辞之间满是对往事的无奈与惋惜。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沉重而深邃的,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悲哀,以及诗人对历史、故乡的执着追求与无力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饥驱人去:因饥饿而使人离去,暗示生活的困境。
- 信轮蹄踏遍雁门羊石:马蹄声响彻雁门和羊石,象征了战乱带来的离散。
- 故国故家零落尽:故乡和家庭都已破碎,感情深重。
- 忍对铜驼荆棘:面对曾经的繁华却是荆棘丛生,充满无奈。
- 覆楚东瓯,椎秦博浪:历史的兴亡交替,带来心中沉重的回忆。
- 多事章奏推贤:在政坛上,经历多事,推举贤才,显示出社会的动荡。
- 赐第赐餐承雨露:获得封赏与滋养,反映出对名利的追求。
- 志士缁衣,故人碧血:怀念故人与志士,情感真挚。
- 移家愿杳:对未来的渺茫期待,表现出对生活的不确定。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覆楚东瓯,椎秦博浪”,形成整齐的句式。
- 比喻:用铜驼与荆棘比喻故乡的变迁。
- 拟人:情感的波涛如同怒吼,增强了表达的力度。
-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对故国的怀念与对历史的沉痛反思,突显了个人在历史长河中的渺小与无奈。
意象分析
- 铜驼:象征故乡与过去的美好。
- 荆棘:象征困境与失落。
- 胥涛:波涛象征着历史的变迁与情感的激荡。
- 志士缁衣:象征追求理想与志向的勇士。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铜驼”象征什么? A. 战争
B. 故乡
C. 朋友 -
“志士缁衣”中的“缁衣”指代的是? A. 贵族
B. 志士
C. 农民 -
诗中提到的“覆楚东瓯”意在强调什么? A. 个人情感
B. 历史的兴亡
C. 自然景观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同样表达了对历史和人生的感慨。
- 杜甫《春望》:同样关注国家的兴亡与个人的命运。
诗词对比:
- 钟敬文《念奴娇》与李清照《如梦令》的对比,前者更注重历史的沉痛,后者则表现了个人情感的细腻与柔美,呈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近代诗词研究》:对钟敬文及同时期诗人的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对古典诗词的分析与解读。
- 《诗词典故解析》:对诗词中常见典故的详尽解释与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