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其三》
时间: 2025-01-19 20:48:5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念奴娇 其三
士当知足,甚紫薇花畔,更希旌节。
到老始知高处险,安晚平生情怯。
雪白鳊鱼,霜红橘树,久与家林别。
放翁团扇,风流时有人说。
天意留取江南,读书种子,双眼明如月。
案牍祇同风箨扫,书似云山重叠。
皓鹤轩昂,青松倔强,羽鬣无摧折。
后身何似,一规脉望如发。
白话文翻译:
士人应当懂得知足,尤其是那紫薇花旁,更希望能立下英雄的标志。
等到年老时才明白高位的危险,晚年时对人生的感情感到怯懦。
白色的鳊鱼,霜红的橘树,已经很久与家乡的林木分别。
放翁手中的团扇,风流的时节总有人提起。
天意让人留在江南,读书的种子,双眼明亮如月。
案牍工作就像风中飘散的箔纸,书本似重叠的云山。
皓鹤昂首,青松倔强,羽毛毫无损伤。
后来的子孙,怎能像这样,传承一脉相承的精神?
注释:
- 士当知足:士人应当懂得知足,强调内心的满足。
- 紫薇花畔:指美丽的环境,象征着理想与美好的追求。
- 安晚平生情怯:指年老时对人生的恐惧与不安。
- 雪白鳊鱼、霜红橘树:描绘自然景象,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放翁:指唐代诗人王维,象征文人风流与雅致。
- 江南:代表文化的富饶与温暖的故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樊增祥是清代的一位诗人,生活在社会变革的时代,其作品常常反映出对人生理想与现实困境的思考,具有较强的个体情感与社会责任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樊增祥人生的某个阶段,可能是在他对人生的深刻反思与怀旧之际,表现出对过往的眷恋与对未来的思考。
诗歌鉴赏:
《念奴娇 其三》是一首充满人生哲理的诗歌,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对人生不同阶段的感悟。开头便以“士当知足”点明主题,士人应当在繁华与理想之间保持一份平和的心态,尤其是在美丽的紫薇花旁,象征着理想与现实的交错。随后,诗人通过“到老始知高处险”,强调了人生的坎坷与不易,令人反思成功的背后往往伴随着风险和孤独。
诗中提到的“雪白鳊鱼”,与“霜红橘树”,不仅是一种自然的描绘,更是对故乡的寄情与思念,表达了对昔日平静生活的向往。在此,放翁的团扇则象征了文人雅致的生活,诗人与历史人物的对比,增强了诗的厚重感。
最后,诗人以“皓鹤轩昂,青松倔强”作结,展现了对理想与坚韧的追求,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同时也隐含着对未来无限可能的期待。整首诗在情感上深刻而细腻,既有对过去的追忆,也有对未来的展望,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与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士当知足”:士人应当懂得满足。
- “甚紫薇花畔”:在紫薇花旁,象征美好与理想。
- “到老始知高处险”:年老时才明白高位的危险。
- “安晚平生情怯”:晚年对生活的恐惧感。
- “雪白鳊鱼,霜红橘树”:描绘故乡自然景象,表达思乡。
- “放翁团扇”:提到王维,象征文人的风流。
- “天意留取江南”:命运让自己留在江南。
- “读书种子,双眼明如月”:对知识的追求和明亮的眼界。
- “案牍祇同风箨扫”:繁忙的工作生活。
- “书似云山重叠”:书本的繁多与复杂。
- “皓鹤轩昂,青松倔强”:理想与坚韧的象征。
- “后身何似,一规脉望如发”:对后代的期许与担忧。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雪白鳊鱼,霜红橘树”形成鲜明对比。
- 比喻:将书本比作“云山重叠”,形象化了知识的繁杂。
- 拟人:隐含对自然与生命的深情。
-
主题思想: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强调知足常乐的道理,以及在面对人生起伏时应保持坚定的信念,同时也传递出对故乡的深厚情感。
意象分析:
- 紫薇花:象征美好与理想生活。
- 雪白鳊鱼、霜红橘树:故乡的自然景象,寄托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 皓鹤与青松:展现出理想与坚韧不拔的品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紫薇花”象征什么?
- A. 理想与美好
- B. 悲伤与失落
- C. 财富与权力
-
“皓鹤轩昂”的意象表现了什么?
- A. 人生的失败
- B. 坚韧与理想
- C. 对故乡的怀念
-
诗人提到的“放翁”是指哪个历史人物?
- A. 李白
- B. 王维
- C. 杜甫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樊增祥的《念奴娇 其三》与李白的《将进酒》都表现出对人生的感悟,但樊增祥更注重内心的反思与对故乡的思念,而李白则强调豪放与饮酒作乐的洒脱。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樊增祥与清代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