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竞渡 张嵲 〔宋代〕
吴俗春来斗画船,疾驱波上若飞烟。 去春放逐曾观此,伐鼓声中又一年。
白话文翻译:
吴地的习俗,春天时人们会比赛划船,船只在波涛上疾驰,如同飞烟一般。 去年春天我曾被放逐时观看过这样的景象,如今在伐鼓声中又度过了一年。
注释:
字词注释:
- 吴俗:指吴地的风俗习惯。吴地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江苏、浙江一带。
- 斗画船:指比赛划装饰华丽的船只。
- 疾驱:快速行驶。
- 波上若飞烟:形容船只行驶极快,如同飞烟一般。
- 去春:去年春天。
- 放逐:古代官员被贬谪到边远地区。
- 伐鼓声:击鼓的声音,这里指比赛时的鼓声。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主要是描述吴地春日竞渡的景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嵲(1096-1148),字巨山,南宋初年诗人,文学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写景抒情。此诗可能是在他被放逐期间所作,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回忆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吴地春日竞渡的热闹场景,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对过去一年的回忆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可能是作者在被放逐期间,通过回忆往昔的欢乐时光,来抒发内心的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吴地春日竞渡的热闹场景。首句“吴俗春来斗画船,疾驱波上若飞烟”,以夸张的手法形容船只行驶之快,如同飞烟一般,展现了比赛的激烈和壮观。次句“去春放逐曾观此,伐鼓声中又一年”,则通过对比去年和今年的情景,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回忆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通过“斗画船”和“疾驱波上若飞烟”描绘了竞渡的激烈场面,展现了比赛的壮观和热闹。
- 次句通过“去春放逐曾观此”和“伐鼓声中又一年”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回忆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情感真挚。
修辞手法:
- 比喻:“疾驱波上若飞烟”,将船只行驶之快比喻为飞烟,形象生动。
- 对比:通过对比去年和今年的情景,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回忆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吴地春日竞渡的场景,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回忆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斗画船:描绘了竞渡的激烈场面。
- 疾驱波上若飞烟:形容船只行驶之快,如同飞烟一般,展现了比赛的壮观和热闹。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张嵲 B. 苏轼 C. 李白 D. 杜甫
-
诗中提到的“斗画船”是指什么? A. 比赛划装饰华丽的船只 B. 画船比赛 C. 船只装饰比赛 D. 船只比赛
-
诗中“疾驱波上若飞烟”形容的是什么? A. 船只行驶之快 B. 烟雾缭绕 C. 波涛汹涌 D. 船只装饰华丽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赤壁赋》:描绘了赤壁之战的壮观场面,与本诗的竞渡场景有相似之处。
- 杜甫《春望》:表达了对春天景色的赞美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本诗的主题相近。
诗词对比:
- 苏轼《赤壁赋》与本诗对比,前者描绘了历史战役的壮观场面,后者描绘了民间竞渡的热闹场景,两者都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嵲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风和创作背景。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有助于理解本诗的创作背景和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