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徐彦章并属光庭》
时间: 2025-01-06 11:05:2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儒冠往往令人羞,夫君经明行益修。 岂惟吾州罕此流,他州亦复难多求。 迩来默默如有忧,君其莫遣胸次留。 是物能为人赘疣,不但萧然成白头。 闽山重行岁且遒,梅花落尽腊酒稠。 茅檐夜气侵征裘,一杯颇解思人否。 君家大阮真吾俦,许君能从竹林游。 福清政成早回辀,饱食相期趁麦秋。
白话文翻译
儒生的身份常常让人感到羞愧,但你却学识渊博、品行更加修养。 不仅在我所在的州里罕见这样的人,其他州也难以找到更多。 近来你默默无语,似乎心中有忧,希望你不要让这些忧虑留在心中。 这些忧虑能成为人的负担,不仅仅是让你变得苍老。 在闽山重重行走,岁月匆匆,梅花落尽,腊酒浓稠。 茅檐下的夜气侵入征衣,一杯酒能否稍解思念之情? 你家的大阮真是我的知己,希望你能与我一同在竹林中游玩。 福清的政治成就早日归来,我们期待在麦秋时节相聚,共享丰盛的食物。
注释
- 儒冠:指儒生的帽子,代指儒生身份。
- 经明行修:学识渊博,品行端正。
- 吾州:作者所在的州。
- 赘疣:比喻多余的负担。
- 闽山:指福建的山。
- 遒:急迫,匆匆。
- 腊酒:冬天的酒。
- 征裘:远行时穿的皮衣。
- 大阮:指徐彦章,作者的朋友。
- 竹林游:指与朋友在竹林中游玩,源自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
- 福清:地名,指徐彦章所在的地方。
- 回辀:归来。
- 麦秋:指麦子成熟的季节,即夏末秋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格清新,多写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赵蕃送别好友徐彦章的作品。诗中表达了对徐彦章的敬佩和不舍,同时也寄托了对未来的期待和祝福。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徐彦章的赞美和对别离的感慨,展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诗中“儒冠往往令人羞,夫君经明行益修”一句,既表达了对徐彦章学识和品行的敬佩,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儒生的复杂情感。后文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如“闽山重行岁且遒,梅花落尽腊酒稠”,营造了一种离别的氛围,同时也寄托了对未来的希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送别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儒冠往往令人羞,夫君经明行益修:首句通过对儒生身份的反思,引出对徐彦章的赞美。
- 岂惟吾州罕此流,他州亦复难多求:进一步强调徐彦章的难得和珍贵。
- 迩来默默如有忧,君其莫遣胸次留:表达对徐彦章近况的关心和劝慰。
- 是物能为人赘疣,不但萧然成白头:比喻忧虑对人的负面影响。
- 闽山重行岁且遒,梅花落尽腊酒稠: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营造离别氛围。
- 茅檐夜气侵征裘,一杯颇解思人否:表达对徐彦章的思念和期待。
- 君家大阮真吾俦,许君能从竹林游:赞美徐彦章并表达对未来相聚的期待。
- 福清政成早回辀,饱食相期趁麦秋:寄托对徐彦章未来的祝福和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是物能为人赘疣”,将忧虑比喻为负担。
- 对仗:如“儒冠往往令人羞,夫君经明行益修”,形成工整的对仗。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徐彦章的赞美和对别离的感慨,展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儒冠:象征儒生身份。
- 闽山:象征旅途的艰辛。
- 梅花:象征冬天的离别。
- 腊酒:象征冬日的温暖。
- 茅檐:象征简朴的生活。
- 竹林:象征高雅的友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儒冠往往令人羞”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儒生的自豪 B. 对儒生的羞愧 C. 对儒生的敬佩 D. 对儒生的无奈
-
诗中“夫君经明行益修”一句,赞美了徐彦章的什么品质? A. 学识渊博 B. 品行端正 C. 勇敢无畏 D. 聪明机智
-
诗中“是物能为人赘疣”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别》:表达了送别友人的深情。
- 李白《送友人》:展现了豪放的送别情怀。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送别》与赵蕃的《送徐彦章并属光庭》都表达了送别友人的情感,但王维的诗更加含蓄,而赵蕃的诗更加直白。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背景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