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道院壁》

时间: 2025-01-01 15:23:32

山中旧宅四无邻,草净云和迥绝尘。

神枣胡麻能饭客,

桃花流水荫通津。

星坛火伏烟霞暝,林壑春香鸟雀驯。

若使凡缘终可脱,也应从此度闲身。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道院壁
牟融 〔唐代〕

山中旧宅四无邻,
草净云和迥绝尘。
神枣胡麻能饭客,
桃花流水荫通津。
星坛火伏烟霞暝,
林壑春香鸟雀驯。
若使凡缘终可脱,
也应从此度闲身。

白话文翻译:

在山中的旧宅,无人作邻,
草地干净,云彩和谐,远离尘世。
神枣和胡麻能够招待客人,
桃花流水的荫蔽通向渡口。
星坛上的火光被烟霞笼罩,
山林间春天的香气让鸟儿驯服。
如果能终脱凡尘的羁绊,
那么从这里开始安闲地度过人生吧。

注释:

  • 神枣:一种果实丰美的枣,常作为招待客人的食物。
  • 胡麻:指麻类植物,种子可食用,通常也用来榨油。
  • :渡口,水边的地方,便于人们过河。
  • 星坛:指祭天或观星的场所,象征着一种超然的境界。
  • 烟霞:指云雾和霞光,常用来描绘山水之美。
  • :驯服,指鸟儿习惯于这种宁静的环境。

典故解析:

该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其描绘的自然景象和隐逸生活的理念,可以联系到中国古代道教和隐士文化,强调远离尘世、追求内心平静的思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牟融,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诗人隐居一处山林中的道院,反映了他对安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烦恼的逃避。唐代社会动荡不安,许多文人选择隐居以寻求心灵的宁静。

诗歌鉴赏:

《题道院壁》是一首表现隐逸思想的诗作,诗人通过描绘山中清幽的自然环境,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逃避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首联“山中旧宅四无邻”,开篇即设定了一个与世隔绝的环境,给人以孤寂却又宁静的感受。接着“草净云和迥绝尘”,描绘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氛围,草地干净,云彩和谐,远离世俗的喧嚣,令人感到心旷神怡。

在后面的描写中,诗人用“神枣胡麻能饭客,桃花流水荫通津”展现了这处隐居地的丰盈与美好,既有美食的供给,也有自然的恬静。特别是“桃花流水”,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景,还象征着生命的流动与生生不息。

最后几句“若使凡缘终可脱,也应从此度闲身”更是将整首诗的主题升华,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渴望。这种超然的态度在唐代文人中颇具共鸣,体现了当时人们对人生哲学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山中旧宅四无邻:山中有座旧宅,周围无人相邻,强调了环境的孤寂。
  2. 草净云和迥绝尘:草地干净,云彩和谐,远离了尘世的喧嚣。
  3. 神枣胡麻能饭客:有神枣和胡麻招待来访的客人,体现了丰盈的生活。
  4. 桃花流水荫通津:桃花和流水形成的荫蔽,通向渡口,象征着自然的美好与人情的温暖。
  5. 星坛火伏烟霞暝:星坛的火光被烟霞笼罩,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神秘。
  6. 林壑春香鸟雀驯:山林间春天的香气让鸟儿习习而安,表现了自然的和谐。
  7. 若使凡缘终可脱:如果能够脱离尘世的羁绊。
  8. 也应从此度闲身:那么从这里开始安闲地生活。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草净云和”和“星坛火伏”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用“桃花流水”比喻生命的流动,表现了自然与人类的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超脱,表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纷扰的厌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山中旧宅:象征着隐逸生活的理想场所。
  2. 草净云和:代表了自然的纯净与和谐。
  3. 桃花流水:象征着生命的流动与美好人情。
  4. 星坛火伏:暗示着对宇宙的思考与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神枣”与“胡麻”分别指什么?

    • A. 水果和粮食
    • B. 美食和饮品
    • C. 果实和植物
  2. 诗歌强调的主题是什么?

    • A. 追求财富
    • B. 隐逸与宁静
    • C. 旅行与冒险
  3. “山中旧宅四无邻”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孤独
    • B. 热闹
    • C. 兴奋

答案

  1. C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王维《鹿柴》:同样描绘了自然之美,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 李白《月下独酌》:表达了对孤独及寻求自由的渴望,但更多的是在饮酒中追求豪放而非隐逸。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文人隐逸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