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至三诗呈景回制干并简同官》

时间: 2025-01-17 09:57:46

六十三余七十翁,颇从静里得些工。

阴阳理向尘尘见,天地心於物物同。

荔挺生来元不死,葭灰塞处自能通。

古今宇宙浑如眩,康节何烦企下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六十三余七十翁,颇从静里得些工。
阴阳理向尘尘见,天地心於物物同。
荔挺生来元不死,葭灰塞处自能通。
古今宇宙浑如眩,康节何烦企下风。

白话文翻译

这位老翁已经六十三岁,快到七十了,他从静谧中获取了一些技艺。
阴阳的道理在尘世中显现出来,天地的精髓在万物中是相通的。
荔枝本来就不会死,芦苇的灰烬处也能通达。
古今宇宙仿佛都是迷幻的,生活安逸何必去追逐风头呢?

注释

  • 六十三余七十翁:指六十三岁以上的老人,形容年纪已大。
  • 颇从静里得些工:表示从内心的宁静中获得了一些技艺或领悟。
  • 阴阳理向尘尘见:阴阳的道理在尘世中显现出来,反映自然规律。
  • 天地心於物物同:天地的本质在于万物之间的相互关联。
  • 荔挺生来元不死:荔枝的生长特性,象征生命的顽强。
  • 葭灰塞处自能通:即使在芦苇的灰烬中也能够找到通道,象征智慧的灵活性。
  • 古今宇宙浑如眩:古往今来,宇宙似乎都是一种迷离的状态。
  • 康节何烦企下风:安逸的生活何必去追逐风头,表达一种豁达的生活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潜,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诗词著称。他的作品多表达对人生、自然的思考,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此诗大概是在吴潜年老时创作,反映了他对人生哲理的理解与领悟,以及对自然的感悟,展现出一种从容的生活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老翁的智慧与宁静,传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开头两句,吴潜以年长者自喻,强调静谧中的获得,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沉淀与思考。接下来的两句,通过“阴阳”与“天地”的对比,揭示了自然法则的深邃与复杂,展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荔枝和葦灰的意象,象征着生命的顽强和智慧的灵动,暗示即使在困境中也能找到生存的出路。最后两句则表达了对生活的豁达态度,强调安逸与内心的宁静比追求外在的风头更为重要。这首诗不仅具有个人的哲理思考,也反映出了一种超然的生活观,充满了智慧与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六十三余七十翁:自我介绍,突出老年。
  2. 颇从静里得些工:从内心的平静中获得智慧。
  3. 阴阳理向尘尘见:自然法则在世间显现。
  4. 天地心於物物同:宇宙的精髓在万物中相互联系。
  5. 荔挺生来元不死:生命的顽强象征。
  6. 葭灰塞处自能通:智慧在逆境中也能找到出路。
  7. 古今宇宙浑如眩:宇宙的奥秘令人迷惑。
  8. 康节何烦企下风:安逸的生活更值得追求。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阴阳理”与“天地心”,形成对称。
  • 比喻:荔枝与葦灰象征生命与智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人生的领悟,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智慧的价值,呼吁人们珍惜内心的平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荔枝:象征生命的顽强与活力。
  • 葦灰:象征逆境中的智慧与通达。
  • 古今宇宙:象征时间的流转与道理的深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老翁几岁?

    • A. 60
    • B. 63
    • C. 70
    • D. 75
  2. 诗中提到的荔枝象征什么?

    • A. 智慧
    • B. 顽强的生命
    • C. 物质财富
    • D. 时光流逝
  3.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 A. 追求名利
    • B. 内心的宁静与智慧的价值
    • C. 年轻的活力
    • D. 自然的美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杜甫《登高》:都表现出对人生的感悟,但杜甫更注重历史的沉重感,而吴潜则强调内心的宁静与智慧。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古诗文阅读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