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戊午中秋和刘自昭)》
时间: 2025-01-08 02:16:4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望月眼穿东,云幕千里。
有时推出赖他风。
恰似玉环犹未窦,得恁玲珑。
谁在华山峰,一半天中。
君逾五十我成翁,
未必明年如此夜,笑口难逢。
白话文翻译:
望着东边的明月,仿佛能穿透千里的云幕。 有时月亮被风推出,让我得以欣赏。 这明月就像那玉环般的玲珑,却又未曾完全显露。 不知谁在华山之巅,一半的天空被占据。 你已年过五十,而我已成翁, 未必明年还能遇到如此的夜晚,笑语相逢。
注释:
- 望月:指的是仰望明月。
- 云幕:指天空中的云层,像幕布一样遮挡。
- 推出:指月亮被风推出来,露出云层。
- 玉环:指的是月亮,形状像玉环。
- 华山峰:华山的山峰,象征高远。
- 君逾五十:你已经五十岁,指的是对方的年纪。
- 成翁:我已成了老人。
- 笑口难逢:形容相聚的机会难得。
典故解析:
- 华山:华山是中国五岳之一,象征高洁和险峻,常常出现在诗词中作为寄托情感的意象。
- 玉环:此处借用古代对月亮的美称,体现了对月亮明洁的赞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潜(生卒年不详),字子潜,号天池,宋代诗人,擅长词作,风格清新典雅。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蕴含深厚的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戊午年中秋,正值明月之夜,诗人和友人刘自昭相聚,借月抒情,表达对时光流逝和友谊珍贵的感慨。
诗歌鉴赏:
《浪淘沙》是一首充满了思乡与感慨的中秋诗,通过描绘明月与自然的景象,诗人表达了对友人和过往时光的怀念。诗中“望月眼穿东,云幕千里”开篇即以生动的意象吸引读者,展现了一幅明月高悬、云影浮动的美丽画面。中间几句,通过“玉环犹未窦”的比喻,暗示月亮的圆缺变化,象征着人生的无常与变幻。
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抒发对人生的感悟,“君逾五十我成翁”,诗人自觉已入老年,感慨与友人相逢的时光愈加珍贵,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最后一句“未必明年如此夜,笑口难逢”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对当下的珍惜。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展现了吴潜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充分体现了宋代诗词的雅致与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望月眼穿东:仰望明月,目光穿透东边的天空,给人以辽阔之感。
- 云幕千里:形容云层遮挡,云的延展千里,增强了诗的空间感。
- 有时推出赖他风:偶尔月亮被风吹开云层,露出本来面目。
- 恰似玉环犹未窦,得恁玲珑:月亮如玉环般精致,却还未完全显现,表现出月亮的神秘与诱惑。
- 谁在华山峰,一半天中:不知有谁在华山之巅,仿佛占据了一半的天空。
- 君逾五十我成翁:对友人年过五十的感慨,表明岁月的流逝。
- 未必明年如此夜,笑口难逢:对于未来相聚的渺茫,感叹时光无常,友谊难得。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亮比作玉环,形象生动,增添了诗的美感。
- 对仗:如“君逾五十我成翁”,展现了工整的对仗工艺。
- 拟人:通过“推出”和“赖他风”,赋予自然以人的动作,生动形象。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中秋明月展开,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与对人生流逝的感慨,传达了诗人对宁静中秋夜的热爱和对未来相聚的不确定性。
意象分析:
- 明月:象征着团圆与思念,是中秋佳节的标志。
- 华山:象征高尚与追求,常用于表达对理想的向往。
- 风:作为自然的力量,象征着变化与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君逾五十我成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年龄的无奈
B. 对友谊的珍惜
C. 对自然的赞美 -
“未必明年如此夜,笑口难逢”中的“难逢”是什么意思? A. 容易相聚
B. 难得相聚
C. 不想相聚 -
诗中用“玉环”比喻什么? A. 风
B. 月亮
C. 华山
答案:
- A,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同样以月亮为主题,表达思乡之情。
- 苏轼《水调歌头》:描写月亮,表达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对比:
吴潜 vs. 苏轼
- 吴潜的《浪淘沙》:着重描绘自然景象,感慨时光流逝。
- 苏轼的《水调歌头》:更为哲理化,充满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友人的怀念,情感更为深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赏析》
- 《吴潜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