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曾少卿婺学建稽古阁三贤堂》

时间: 2025-01-19 17:38:14

君侯敏手镇星城,杰阁巍堂指日成。

经籍大恢新教化,英贤重振旧声名。

势雄三洞双溪境,义动千秋万古情。

一唯家传人供仰,盍将此道觉诸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君侯敏手镇星城,
杰阁巍堂指日成。
经籍大恢新教化,
英贤重振旧声名。
势雄三洞双溪境,
义动千秋万古情。
一唯家传人供仰,
盍将此道觉诸生。

白话文翻译:

君侯以敏捷的手腕掌控着星城,
巍峨的阁楼和堂宇指日可成。
经典的学问兴盛,新的教化得以恢复,
英才贤士重振了往日的声名。
气势雄伟的三洞和双溪环境,
义气激荡了千秋万代的情怀。
唯有家族传承的道理供人仰望,
何不将此道启迪众多学子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君侯:指有德行和才能的君主或领导者。
  • 敏手:形容手段灵活,处理事务高效。
  • 星城:指的是某个地方的名字,象征着繁荣。
  • 杰阁:高大壮丽的楼阁。
  • 经籍:经典的书籍,指古代的文献和典籍。
  • 重振:重新恢复。
  • 三洞:可能指道教的三大洞天,象征着道教文化的深厚。
  • 千秋万古:形容时间的悠久,意指长久的情感。
  • 觉:启迪、领悟。
  • 诸生:指众多的学子。

典故解析:
本诗提及的“三洞”可能与道教的三大洞天有关,象征着道教文化的深厚和影响力。同时,提到的“经典”的复兴,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与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姜特立,字士明,号梅溪,宋代著名的诗人和学者,擅长诗文,尤其以古诗著称。他的诗风简洁明快,富有哲理,常常表达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对文化传承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文化复兴的时期,文人志士纷纷努力恢复和发扬传统文化。诗中表达了对学术与道德的重视,以及希望通过教育启迪后辈的愿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姜特立对教育和文化传承的深切关注,他以“君侯敏手”开篇,描绘了一个有作为的领导者对社会的积极影响。诗中通过“杰阁巍堂”及“经籍大恢”描绘出一种宏伟的文化气象,显示出文化复兴的壮观场景。

在情感上,诗中通过“势雄三洞双溪境,义动千秋万古情”表现了文化的力量和影响力,传达出一种对历史的敬畏与对未来的期望。最后以“唯有家传人供仰”结尾,突出了家庭传承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应当启迪众多学子的号召,展现出深厚的人文关怀。

整首诗在结构上对仗工整,气韵流畅,彰显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与对传统文化的热爱。通过对历史的回望与未来的展望,姜特立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情感,更将其上升到对社会和人类的关切,具有较强的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君侯敏手镇星城”:描绘一位君主用敏捷的手腕治理星城,显示其能力与智慧。
  • “杰阁巍堂指日成”:高耸的阁楼和堂宇即将建成,暗示文化的兴盛。
  • “经籍大恢新教化”:经典的学问得以复兴,新的教化正在进行中,表达对文化的重视。
  • “英贤重振旧声名”:贤才们重新振兴了往日的声望,强调人才的重要性。
  • “势雄三洞双溪境”:描绘壮丽的自然环境与文化背景,象征道教文化的广泛影响。
  • “义动千秋万古情”:义气与情感穿越千年,表达对传统情怀的珍视。
  • “一唯家传人供仰”:家族传承的道德观念为后辈所仰望,强调教育的重要性。
  • “盍将此道觉诸生”:提倡启迪学子,传承文化,展现出作者的教育理想。

修辞手法: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如“杰阁巍堂”与“经籍大恢”。
  • 比喻: 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来象征文化的丰富与深远。
  • 排比: 诗中通过排比的手法增强了诗句的气势,如“势雄三洞双溪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文化和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对贤才的重视,体现了作者对社会责任的关注和对未来的期许。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星城: 象征繁荣和希望。
  • 杰阁巍堂: 代表文化的高峰与成就。
  • 经籍: 经典文化的象征,传承与教育的基础。
  • 三洞双溪: 象征道教文化的广泛影响和自然的美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君侯敏手镇星城”中“君侯”指的是: A. 一位君主
    B. 一位士人
    C. 一位商人

  2. “杰阁巍堂”描绘了什么? A. 自然风光
    B. 高大的建筑
    C. 战斗场面

  3. 诗中提到的“三洞”指的是: A. 三个山洞
    B. 道教的三大洞天
    C. 三个城市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探讨理想社会与人文精神。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自然与文化的和谐。

诗词对比:
与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相比,姜特立的诗更多强调对文化与教育的关注,而陆游则着重于个人的情感与历史的思考。两者在主题上各有侧重,但都体现了宋代文人对文化的重视和对理想的追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诗经与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