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翦梅》
时间: 2025-01-01 14:36:1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翦梅
风韵萧疏玉一团。
更着梅花,轻袅云鬟。
这回不是恋江南。
只是温柔,天上人间。
赋罢闲情共倚阑。
江月庭芜,总是销魂。
流苏斜掩烛花寒。
一样眉尖,两处关山。
白话文翻译:
整首诗描绘了一种清冷而优雅的气氛,诗人以梅花和月色为背景,表达了对情感的细腻体悟和对美好时光的向往。开头提到梅花的清雅与孤傲,接着转向对江南的回忆,然而这次的情感却不再是恋恋不忘,而是充满温柔的怀念。最后,诗人通过月亮、庭院和烛光的描写,流露出对美好瞬间的珍惜,表达了思念之情。
注释:
- 风韵萧疏:形容梅花的风姿清冷而疏朗。
- 玉一团:比喻梅花如玉般洁白。
- 云鬟:指女子的发髻,形容轻盈的美丽。
- 赋罢闲情:写完诗后,闲情逸致地倚靠在栏杆上。
- 江月庭芜:江边的月光照在庭院的杂草上,暗指孤独与凉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文璞,字子骞,号澹然,宋代词人,擅长写词,作品多表现孤独、思念等情感,风格清丽而淡雅。
创作背景: 《一翦梅》创作于宋代,正值文人对梅花的广泛赞美之时,梅花象征着高洁与坚韧,此诗通过梅花引发的情感与景象,反映了词人内心的细腻与温柔。
诗歌鉴赏:
《一翦梅》是一首充满情感与画面感的诗作,诗人在梅花的衬托下,细腻地表达了对过往的柔情与怀念。诗的开头,通过“风韵萧疏玉一团”展现了梅花的孤傲与清丽,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接着提到的“更着梅花,轻袅云鬟”,让人联想到一位女子在梅花间轻舞的美丽形象,仿佛把自然的清新与人间的柔美结合在一起。
“这回不是恋江南”一句,揭示了诗人对过往情感的反思,似乎在说这次的回忆并非对过往的执念,而是更为温柔和释然的心境。接下来的“赋罢闲情共倚阑”,则传达出一种淡然的心态,诗人在月光下静享闲情,似乎在享受当下的宁静和美好。
最后两句“流苏斜掩烛花寒”,“一样眉尖,两处关山”,通过细腻的意象,对比出两地之间的思念与隔离,流苏和烛光的描绘使情感更为生动,表达出对心上人的思念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句描绘梅花的清幽与孤高,展现出一种优雅的风韵。
- 第二句通过梅花和女子的发髻,塑造出一种轻盈而美丽的意象。
- 第三句转折,表明自己对江南的情感已不再是单纯的恋慕。
- 第四句强调温柔的心境,天上与人间的对比展现了情感的深邃。
- 第五句描绘赋诗后的闲适,表明对生活的从容态度。
- 第六句通过江月与庭草,暗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
- 第七句描绘烛光下的寒意,增加了情感的层次。
- 第八句强调两地的距离与相似,表达了深切的思念。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梅花比作玉,增强其洁白与高雅。
- 对仗:如“天上人间”,增强了诗歌的对称美。
- 拟人:流苏与烛光的描写,赋予物象情感。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梅花与月光的意象,表现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爱的细腻感悟,展现出一种温柔而淡然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梅花:象征孤高与坚韧,代表纯洁的情感。
- 月光:象征孤独与思念,增添情感的空灵感。
- 流苏与烛光:象征温暖与寒冷的对比,传达内心的细腻感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一翦梅》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D. 清代
-
诗中提到的“流苏斜掩烛花寒”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思念
- C. 愤怒
- D. 安宁
-
“这回不是恋江南”中“不是”一词表达了什么?
- A. 继续
- B. 中断
- C. 结束
- D. 开始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陶渊明的《饮酒》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两首诗都体现了对美好事物的细腻描绘和对情感的深刻理解,但周文璞的笔调更为清冷,而李清照则更显婉约与柔情。两者在艺术表现上各具特色,值得细细品味。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大辞典》
- 《周文璞生平及其作品研究》